數學啟蒙的3個任務
任務1:建立數概念
1.口頭數數
孩子過了1歲, 很多媽媽就開始教他數“1、2、3……”這種簡單的模仿與記憶, 是孩子理解數字的基礎。
2.給物說數
在口頭數數的基礎上, 建立數與物之間的一對一的聯繫, 做到口手一致地點數。 當孩子邊點數實物邊正確說出數詞時, 他的手、眼、口、腦需要協同一致活動。
3.按物取數
即按一定的數目拿出同樣多的物體。 這是對數概念的實際運用。 它首先要求孩子能記住所要求取物的數目, 然後按數目取出相應的物體。
4.掌握數概念
在數數過程中, 孩子掌握了個位數的數列規則,
Advertisiment
最初的加法與減法也起源於數數。 比如, 孩子有時候在數數時不再從1數起。 如果給他們兩堆糖果, 告訴他們其中一堆有3個, 問他們加上另一堆一共多少, 他們就能從3開始數起, 一直到把另一堆數完。 一段時間以後, 他們還能舉一反三, 通過倒著數數看拿走幾個之後還剩幾個。 這就是萌芽狀態的加法與減法。
TIPS:
數概念, 包括理解——
* 數的實際意義, 如3是指三個物體;
* 數的順序, 如2在3之前, 3在2之後, 2比3小, 3比2大;
* 數的組成, 如3是1+1+1、1+2、2+1組成的。
任務2:認識與體驗數、量、形、空
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由數、量、形、空構成的, 這四個概念也是數學的一部分。
Advertisiment
TIPS:
數——唱數、點數, 認讀數字, 理解數、量的概念, 數與量的對應、集合等。
量——理解等於、多少、長短、高低、粗細、厚薄等量的概念, 初步形成比較、分類、排序等概念。
形——認識基本的圖形及其特徵。
空——瞭解左右、上下、前後, 今天、明天、昨天等基本時空概念。
1.認識數與量的傳遞關係
孩子在玩套桶這類玩具時會發現, 第一個桶比第二個大, 第二個比第三個大, 那第一個肯定比第三個大。 這就是數學上很重要的數量傳遞關係。 家長可以有意識讓孩子通過遊戲和操作去體驗、注意到這種現象, 並嘗試推理與判斷這種數量關係。
2.建立圖形守恆的概念
很多孩子看到等邊三角形, 能認出這是三角形, 但看到鈍角三角形, 可能就認不出來了。 這就需要讓孩子接觸各種各樣的三角形,
Advertisiment
3.認識時間、空間的相對性
站成一個豎行的3個人, 第二個人在第三個人的前面, 但相對於第一個人, 第二個人又是在他的後面。 大一些的孩子就會發現這很有意思, 而小一點的孩子往往只能以自己為中心, 來分辨方位。 隨著思維的發展和經驗的積累, 孩子才會理解這種相對性。
任務3:建立數學思維
在數學啟蒙中, 孩子掌握某些具體的數學知識只是一種表面的現象, 發展的實質在於思維結構是否發生了改變。
學習數學可以鍛煉孩子思維的邏輯性和抽象性。 並且, 數學從思維的角度來說, 它更在於孩子要有積極的思維熱情, 能從不同角度探索解決問題,
Advertisiment
體驗到數學思維的樂趣, 這才是孩子所需要得到的最重要的能力品質。 所以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是孩子終身發展受益的關鍵所在。
數學啟蒙的3個方法
方法1:從生活中學習
數學是抽象的, 如果不借助於具體的事物, 孩子很難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 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數學啟蒙。 吃飯時, 邊擺餐具邊說:“每人一雙筷子, 一個碗。 ”孩子會獲得量詞的概念;晾衣服時說:“爸爸的衣服大, 寶寶的衣服小。 ”孩子有了大小的初步概念。 家中的電話號碼、門牌號、日曆等都是數字的展現, 孩子看在眼裡, 也會默默地吸收。
方法2:通過動手操作來學習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說過:“在數學教育裡, 我們必須強調行動的角色,
Advertisiment
方法3:按照年齡發展特點學習
孩子學習數學, 主要通過四個階段, 即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像把握——符號把握, 從而建立數學的知識結構。
0-1歲
1歲前的寶寶看似還不可能接觸到數學, 但他們此時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父母可以培養寶寶的手指精細動作,為以後動手操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6個月以後教寶寶用手指著物體說出名稱,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等,都可以建立手腦協調。餵奶時告訴寶寶:“這是一瓶奶,寶寶要一口一口地喝。”這就是最初的數學經驗。
親子數學遊戲:
1.被動手指操
媽媽邊說兒歌邊做動作,按摩寶寶的手指,將語言、動作和數位結合在一起。
兒歌
一隻手,五指頭;
大拇指,二拇弟;
中指樓,四兄弟;
十妞妞,五小弟。
2.拿積木
在寶寶面前放三塊積木,媽媽先取一塊,說:“我取第一塊。”然後試著讓寶寶取,寶寶拿起來了,媽媽再說:“寶寶取第二塊。”媽媽再取再說:“我又取第三塊。”
1-2歲
這一階段可以通過學說跟數位有關的兒歌,玩串珠、套桶、搭積木等玩具來感知數。父母也可以教孩子數數了,但不能操之過急,孩子能跟著說就可以。
親子數學遊戲:
1.擺擺齊
拿三個相同的物品,比如三個橘子,讓寶寶橫排擺放整齊,並從左向右逐一點數:“1、2、3,這是三個橘子。”
2.比比高
寶寶和媽媽比比高,媽媽高,寶寶矮;寶寶和爸爸比比高,爸爸高,寶寶矮;媽媽和爸爸比比高,爸爸高,媽媽矮。讓寶寶認識高和矮。
2-3歲
2歲後,孩子身體迅速發育,自我意識開始建立,總是表現出我會做、我能做,這期間記憶和思維都在直接與事物的接觸中進行,思維存在於動作之中。這一時期的數學啟蒙,以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為主,同時通過兒歌、數數等,進一步加深對數的認識,並通過動手操作的遊戲建立比較、分類、排序等基本心理運算結構。
親子數學遊戲:
1.數數歌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好,口語訓練和手指動作同時進行。
我的一雙手
媽媽有,寶寶有,我們都有一雙手,
左一隻,右一隻,每只都有五指頭。
大拇哥翹一翹, 二拇哥勾一勾,
伸出雙手拍一拍,攥起拳頭高高舉。
2.數位卡
用帶有數位的卡片和寶寶進行互動識數遊戲。媽媽隨機取一張數字卡,寶寶說出上面的數字;再換寶寶舉卡,讓媽媽說。
有研究表明,3歲半左右的孩子才會對數量比較敏感;蒙台梭利也發現,孩子在4歲左右出現“數學敏感期”,會對數學概念,如數、數字、數量關係、排列順序、形體特徵等突然發生極大的興趣。因此,3歲之後就迎來了數學教育的大好時機,但如果3歲前的數學啟蒙進行得比較好,就會對孩子的數學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但他們此時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父母可以培養寶寶的手指精細動作,為以後動手操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6個月以後教寶寶用手指著物體說出名稱,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等,都可以建立手腦協調。餵奶時告訴寶寶:“這是一瓶奶,寶寶要一口一口地喝。”這就是最初的數學經驗。親子數學遊戲:
1.被動手指操
媽媽邊說兒歌邊做動作,按摩寶寶的手指,將語言、動作和數位結合在一起。
兒歌
一隻手,五指頭;
大拇指,二拇弟;
中指樓,四兄弟;
十妞妞,五小弟。
2.拿積木
在寶寶面前放三塊積木,媽媽先取一塊,說:“我取第一塊。”然後試著讓寶寶取,寶寶拿起來了,媽媽再說:“寶寶取第二塊。”媽媽再取再說:“我又取第三塊。”
1-2歲
這一階段可以通過學說跟數位有關的兒歌,玩串珠、套桶、搭積木等玩具來感知數。父母也可以教孩子數數了,但不能操之過急,孩子能跟著說就可以。
親子數學遊戲:
1.擺擺齊
拿三個相同的物品,比如三個橘子,讓寶寶橫排擺放整齊,並從左向右逐一點數:“1、2、3,這是三個橘子。”
2.比比高
寶寶和媽媽比比高,媽媽高,寶寶矮;寶寶和爸爸比比高,爸爸高,寶寶矮;媽媽和爸爸比比高,爸爸高,媽媽矮。讓寶寶認識高和矮。
2-3歲
2歲後,孩子身體迅速發育,自我意識開始建立,總是表現出我會做、我能做,這期間記憶和思維都在直接與事物的接觸中進行,思維存在於動作之中。這一時期的數學啟蒙,以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為主,同時通過兒歌、數數等,進一步加深對數的認識,並通過動手操作的遊戲建立比較、分類、排序等基本心理運算結構。
親子數學遊戲:
1.數數歌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好,口語訓練和手指動作同時進行。
我的一雙手
媽媽有,寶寶有,我們都有一雙手,
左一隻,右一隻,每只都有五指頭。
大拇哥翹一翹, 二拇哥勾一勾,
伸出雙手拍一拍,攥起拳頭高高舉。
2.數位卡
用帶有數位的卡片和寶寶進行互動識數遊戲。媽媽隨機取一張數字卡,寶寶說出上面的數字;再換寶寶舉卡,讓媽媽說。
有研究表明,3歲半左右的孩子才會對數量比較敏感;蒙台梭利也發現,孩子在4歲左右出現“數學敏感期”,會對數學概念,如數、數字、數量關係、排列順序、形體特徵等突然發生極大的興趣。因此,3歲之後就迎來了數學教育的大好時機,但如果3歲前的數學啟蒙進行得比較好,就會對孩子的數學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