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和量通常是聯繫在一起, 人們一說都是事物的“數量”是多少, 好象“數”和“量”是同一個意識。 其實不然, 量是考察物件所有特性的一個方面, 是物件所固有的。 而數則只是表達物件這個特性的方式, 由採取的度量單位不同而不同。 可見量來源於物件本身, 由事物決定。 而數來源於觀察者的衡量方式, 服務於交流。
對0-4的幼兒為何要刻意把數和量分開呢?因為對這個年齡的孩子, 接觸的事物還很有限, 都是從實體出發, 還不能很好區分抽象符號和實體的聯繫和區別。 而數可能是孩子第一個接觸到的抽象符號,
Advertisiment
有些孩子可以數到好幾十, 但抓把糖就不知道多少顆了。 還有些孩子很大了還必須借助於手指來計算, 很大還無法過度到單憑符號的運算。 為何會這樣?因為現在教孩子認識數量的方式偏重於數而不是量, 很多都是脫離了數所表達的實體量的意義, 近乎與把數也作為實體來教。 比如, 常見大人對孩子升出兩個手指問:“這是幾?”“這是二。 ”這就是沒有區分實體和符號, 應該問“這是幾個手指?”“這是兩個手指。 ”在這裡, 我想提下就是我不贊成教孩子用手指來記數, 因為對孩子來說, 手指是個非常方便的隨身攜帶的“計算器”, 很容易就形成一遇到計算問題就升出手指, 這對孩子利用符號運算, 心算, 抽象思維都不利。
Advertisiment
那麼, 孩子能否區分量和數的概念, 怎樣建立孩子量和數的概念, 怎樣教孩子去區分量和數呢?
對一歲多的孩子, 一般都已經能區分3以內的數了, 這都不用刻意教都會的, 因為這是一眼就可以分辨出的數目範圍, 而且生活中非常頻繁地遇到。 切西瓜的時候, 讓孩子拿兩塊, 他都會拿對, 你再拿兩塊小的和他換, 這下他可要猶豫了, 自己會比較大小的。 這麼小的孩子已經知道不單看個數, 還要看每個的實際的量。 對孩子來說, 量的概念遠比數的概念更早建立, 更基本。 數對孩子只是交流表達的需要。 可以再把他挑好的西瓜切一刀變成2塊, 問他現在是幾塊, 和剛才吃的一樣多不?這樣的訓練很容易就讓孩子明白數和量的區別和聯繫了,
Advertisiment
數數還是必要教的, 因為沒有基數與序數的概念, 那麼和孩子交流數理問題就很困難, 因為就沒有了一種方便的用於交流的符號和文字系統。 基數與序數的概念的作用就是提供一種方便表達交流的符號, 所以只要達到能滿足表達交流和進一步數理學習的可以了, 沒必要數太多, 開始能數到10就可以了, 在本書中, 算術占的分額很小, 就不涉及10以上的加減。 過多的算術訓練對孩子是正面作用還是負面作用我很懷疑, 這個問題將在下面兩章中繼續討論。 數數必須結合實體來進行,
Advertisiment
還有個問題似乎不屬於數與量的範圍, 但出現這問題的孩子實在太多, 所以感覺有專門提一下的必要。 那就是把數字或字寫反, 像照鏡子或反轉, 比如7的一橫放到豎的右邊是個對稱的7, 或放下麵是個反轉的7。 家長屢糾不改, 不免困惑心急, 這怎麼回事呀, 怎麼就是糾正不過來呢?
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 對和環境沒有特殊聯繫的事物, 普遍的認知方式都是從單一個體出發。 蘋果不管正放反放都是蘋果, 而數位和文字呢 , 單個來看也是單一的個體, 對單一個體,
Advertisiment
另外在一個算式和句子中, 只要次序沒有變化, 單個數或字寫反並不影響
其意思的表達, 大家都能正確地理解。 要求孩子改過來時, 他心理還會有點迷茫:這不都一樣麼?
可見, 字的正反不是認知的需求, 也不是意思表達的需求, 是一種規則, 這種規則來源於方便其他人閱讀理解的需求, 來源於書面社會交往的需求。 是幼兒的書面交往的機會極少讓他認識不到字正反的區別含義, 孩子長大了, 這現象都會自動消失的, 就是由於書面社會交往的擴展。父母不必憂心,也不必去刻意糾正他。
如果一定要糾正可以嘗試從6和9出發,必須要結合實體。比如吃餅乾,寫6就給6個,9就給9個,讓孩子明白字正反所代表的實際量並不一樣。對一開始,數和量的概念就區分的比較清的孩子這點容易做到。
就是由於書面社會交往的擴展。父母不必憂心,也不必去刻意糾正他。如果一定要糾正可以嘗試從6和9出發,必須要結合實體。比如吃餅乾,寫6就給6個,9就給9個,讓孩子明白字正反所代表的實際量並不一樣。對一開始,數和量的概念就區分的比較清的孩子這點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