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文化水準不高的父母,應該如何輔導孩子學習?(強烈推薦)

為人父母, 總是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 穿最合適的衣服, 吃最有營養的東西, 送孩子去最好的學校。 正因為如此, 一些文化水準不太高的父母, 常常會為給不了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而自責。

確實學歷不高的父母, 輔導孩子學習難度是會大一點, 但菠菜老師想說:如果注意教育孩子的技巧, 積極引導他們學習, 就算父母沒什麼文化, 一樣能教出優秀的孩子。 (覺得自己文化水準不錯的父母, 也可以看看, 下面的3點是不是都做到了~)

01

跟孩子一起學習

明星的孩子一般對歌舞比較感興趣, 運動員的子女也會更愛運動,

Advertisiment
老師的孩子則更偏愛讀書……

摒棄天賦, 更多是因為家長的言行會決定孩子興趣, 如果你想讓孩子熱愛學習, 首先你得自己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

可是很多家長還沒有意識到家庭氛圍的重要性, 下班後會邀請同事到家裡打牌, 吃過飯就跑去看電視節目, 閑了再去洗個碗, 殊不知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根本看不下去書。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無論住房多麼緊張都要給孩子安排一個“學習角”, 放張書桌, 一個檯燈, 讓他們能夠安心在那學習。

但這還不夠, 爸媽也需要不斷學習, 放下手機, 關上電視, 與孩子共同進步。

比如定一些期刊、雜誌和參考書, 週末和孩子一起翻閱, 遇到不懂的問題和孩子共同查資料,

Advertisiment
或者向身邊的朋友、鄰居、網路求助, 給孩子樹立一個勤學好問的好榜樣。

如果自身知識儲備不夠, 甚至可以拜孩子為師, 經常像孩子請教一些問題, 不僅能鞏固所學知識, 還極大地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既然我們家長可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為什麼不能成為他們第一任學生呢?

02

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如果把不關心孩子學習情況這個“罪名”扣在家長頭上, 很多爸媽都會覺得委屈, 因為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情況總是閉口不言, 自己實在是沒辦法。

不過仔細想想, 我們對孩子的學習真的做到盡心了嗎?就拿前段時間的期中考試來說, 你有認真地陪孩子一起找出失分原因, 並制定補救方法了嗎?

所以啊,

Advertisiment
平時不關心他們, 只在考試後問一句:這次考得怎麼樣?孩子當然不願意跟你說啊。 如果孩子現在還什麼都不說, 那麼你可以先從幫孩子檢查作業開始。

檢查作業也是有技巧的, 文化水準不太高的家長雖說不能解決很多孩子作業的難題, 但是可以幫孩子檢查算術, 或者書寫規範等, 要知道基礎知識也是考試的重點內容。

如果孩子有不會的題, 恰好你也不會, 可以把題發到家長群裡, 自己先學會在一步步引導孩子理解。

當然, 你還可以主動跟老師溝通, 瞭解一些作業上不能反映的學習情況。 都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好, 教育才會好, 不過菠菜老師發現, 很多家長跟老師的溝通僅停留在家長會上。

如果每位家長都選擇在這天跟老師溝通,

Advertisiment
老師精力有限, 根本無法把孩子的儘快說清楚, 只能把孩子成績還有一些大的錯誤指出。

最好的做法是, 當孩子出現一些異常舉動, 必須馬上跟老師溝通, 避免出現不可挽回的後果。

不過家長要注意和老師溝通的方法, 一定要態度誠懇, 用請教的姿態, 誠懇的語氣交流孩子在家的情況, 只有我們尊重老師, 孩子才會信服他們。

03

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今天一大早, 我一個朋友就火了。

連續發了好幾條朋友圈, 大致都是在說:兒子一直在磨蹭, 起個床要幾十分鐘, 吃早飯半個小時也吃不完, 跟他說, 一點也聽不進去!

這是我們眼裡看到的, 可是看到的一定就是真實的嗎?

我也是一個急性子的人。 有次小柳丁穿條褲子,

Advertisiment
都5分鐘了, 還沒穿好, 我沖進房間, 準備催的時候。

小柳丁趕緊解釋道:爸爸, 不要急, 我最近胖了, 褲子有點小了, 可能還需要幾分鐘, 能在給我點時間嗎?

當時我就慚愧, 他們怕我發脾氣, 或者為了證明自己穿褲子, 小臉憋著通紅也在堅持著, 而我卻不明就裡的計算著時間, 還以為孩子磨蹭是故意的。

想想有時候, 等急了還會向孩子大吼大叫, 使用一些語言暴力, 比如孩子在慢慢吃飯時, 不小心手滑把碗打碎了, 然後會換來一句:都這麼大了, 碗都拿不住, 你還能做什麼?

而通常我們會在說完氣話之後, 又會陷入深深的愧疚裡, 因為我們都知道, 語言暴力不會立刻產生傷害, 但它就像是一把刀子, 在孩子的心口狠狠拉上一道, 這個傷口,有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都好不了。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催促,往往來自內心的焦慮,跟文化水準無關。書讀得少,照樣也能知書達理,懂得尊重孩子的磨蹭, 尊重孩子成長的發展規律。

真正的教育是一場修行,是孩子的純真、努力洗滌大人的浮躁、功利的過程。

好的教育,應該是父母通過孩子這把鏡子,不斷發現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並用新的自我給孩子做榜樣,只要你有一顆愛學習的心。

最後你會發現,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優秀了。

這個傷口,有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都好不了。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催促,往往來自內心的焦慮,跟文化水準無關。書讀得少,照樣也能知書達理,懂得尊重孩子的磨蹭, 尊重孩子成長的發展規律。

真正的教育是一場修行,是孩子的純真、努力洗滌大人的浮躁、功利的過程。

好的教育,應該是父母通過孩子這把鏡子,不斷發現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並用新的自我給孩子做榜樣,只要你有一顆愛學習的心。

最後你會發現,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優秀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