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園的寶寶要小心“鬧園”現象

新入園的寶寶注意事項有哪些?很多家長反映, 剛入園的寶寶因為不適應新環境, 會出現所謂的“鬧園”現象。 母嬰專家指出, 新入園的寶寶要小心“鬧園”現象。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Advertisiment

飲食水土不服。 當寶寶從一個被精心照顧的小環境進入集體大環境後, 其飲食起居習慣發生了很大改變, 生理上會有不適應感。 比如, 幼稚園的飯菜一時不合寶寶的胃口, 有挑食毛病的寶寶吃飯肯定不香, 吸收不好, 長期下來抵抗力自然也不好。

添減衣服不適當。 到幼稚園之前, 寶寶被媽媽裡三層外三層地裹得嚴嚴實實, 來到幼稚園活動多, 老師也不能時刻照顧到, 寶寶自己也不會添減衣服, 就很容易“中招”。

交叉感染。 寶寶接觸的小朋友多了, 環境複雜了, 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 患病的次數就會相應增多。 通常像呼吸道疾病、手足口病等最容易交叉感染。

Advertisiment

抵抗力差。 免疫系統是保護人體的健康衛士, 每天都打擊入侵的“敵人”。 但免疫系統是逐漸建立起來的, 6歲以下的寶寶處於“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狀態”, 所以相對于成年人來說更容易生病, 從而導致細菌入侵指數直線上升。

分離焦慮。 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家人, 在陌生的環境中, 孩子必然會感到恐懼、焦慮。 在這種心情下, 能吃飽、睡好、玩好嗎?內在的不安因數往往通過一些疾病表現出來。

那麼, 新入園的寶寶應該如何增強抵抗力, 防病抗病呢?建議家長可以從下面幾點做起。

跟爸爸媽媽做運動。 找個陽光燦爛的週末, 多做慢跑、跳躍等運動, 促進鈣質吸收, 身體可以長得又高又結實。

多吃粗糧、奶、蛋。 粗糧能平衡營養, 蛋白質缺乏會造成免疫力缺乏,

Advertisiment
要做個“粗養娃”, 多吃玉米、地瓜等粗糧和魚、蛋、奶等, 對抵抗疾病有明顯作用。

不做夜貓子。 眾多疾病是由於休息不足, 導致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的。 若寶寶晚上精力旺盛, 可用音樂、熱水澡、熱牛奶等平復其興奮的神經。 學齡前寶寶一天睡眠時間要保證11小時。

愛上幼稚園。 及時疏導寶寶的分離焦慮, 用好玩有趣的事物吸引、鼓勵寶寶上幼稚園, 幫他儘快交朋友。

另外, 為全面預防寶寶在幼稚園受到病菌感染, 還需要做到:在書包內裝進1套乾淨的換洗衣服、小內褲、襪子和鞋子。 為了防止寶寶分離焦慮嚴重, 還要帶上寶寶依戀的物品, 如毛絨玩具等。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新入園的寶寶要小心“鬧園”現象。 不過,

Advertisiment
家長也不必過於緊張, 為了保證寶寶的身心健康, 我們不妨做個簡單的原因分析, 給孩子預留出適應的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