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加坡幼稚園老師如何教育孩子

幼小的孩子為何要上學?是學習生活自理?學知識?培養品德?有同伴一起玩?有人照顧?還是......

無論以上哪一個理由或是哪幾個理由, 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期望一件事情:老師, 請注意到我的孩子。 就如同我們年幼時上學的心情, 一邊害怕老師的權威, 一邊又在內心深處躲藏著這樣的渴望:“老師, 看到我!”、“喜歡我!”、“認同我!”。

但是從我們的求學經歷以及我們現在任教經驗中我們都知道, 不是每一個小孩兒都能“被看到”。

多數情況下, 老師只注意兩種類型的小孩—優秀的小孩和製造麻煩的小孩。 也就是說, 往往越極端的情況越容易被關注,

Advertisiment
而處於中間地帶的孩子則很有可能被忽略!

教室裡還有一群“灰色兒童”(乖乖聽話、遵守規矩、按時交作業), 有時就宛如他們不存在。 我這樣說的意思就是:老師可以很輕易的說出優秀小孩和製造麻煩小孩的種種, 可是對待“灰色兒童”, 老師大都只能給予安全的、禮貌的、無關緊要的評語, 而這樣的評語, 好像套在任何一個小孩子的身上都可以。

每個孩子不都是獨一無二的嗎?

要看到每一個孩子, 就需要你去真正的瞭解孩子, 孩子如何學習?孩子的心靈如何成長?然後你的課程、環境是否是來圍繞小孩子為中心來規劃、設計以及執行的。

但這種要真正意義上看到每個孩子、觀察到每個孩子、瞭解到每個孩子的前提就是一個班孩子的數量是否合理,

Advertisiment
是否有讓你去各個瞭解的機會。

與之前在國內相比, 新加坡的情況有些不一樣, 一個班幼兒的人數並非那麼龐大, 像我現在所在的中班一個班幼兒數量規定在15人之內, 一個華文教師、一個英文教師以及助理老師。 所以孩子們能在開放的空間和多元的角落設計中, 自主的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在孩子相對較少的狀態下, 有機會讓老師得以深入觀察小孩, 進而輔導小孩。

同時, 老師能有機會顧及到每個孩子, 保證每個孩子就有充分的發表自己看法的時間和機會, 每個孩子也能夠把他們的想法付諸於實際行動。 在不排擠到別的孩子的狀態下, 每個孩子個別跟老師的互動比任何教學形態多。

Advertisiment

當然, 要看到每個孩子不僅僅是你簡單的在課堂上去“看到”每個孩子, 更重要的是你在生活上, 遊戲中等各個方面去“看到”孩子, 就像在圖片中正在玩遊戲的孩子一樣, 一方面是他很認真的在做他的“大工程”, 一方面呢, 他又會時不時的回頭偷瞄一下你, 仿佛就在說“老師, 老師你快過來看呐!”

在這個時候就是需要你真正的去感受一個孩子的存在感, 你也需要蹲下和他一起欣賞這個“大工程”並且要由衷的去讚美他!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他開始喜歡和你講話, 樂於和你溝通、和其他幼兒分享。 這不就是教學的意義所在嗎?

想要在真正意義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話, 就得是你的眼裡要裝滿每一個孩子,

Advertisiment
無論在哪方面都要用心去看到每一個孩子, 不要讓他們成為“灰色地帶”的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