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分娩期>臨盆待產>正文

新好爸爸也有“標準”


好爸爸未必“全職”

我要做個稱職爸爸

文 李新 中央電視臺社教中心探索發現欄目編導

接到《中國孕婦》雜志編輯的邀請, 談談關于對“全職爸爸”的看法, 我會不會選擇做“全職爸爸”?

近年常有媒體報道:某地出現“全職爸爸”;“全職爸爸”走近我們的生活;“全職爸爸”源于現代人對于家庭分工觀念的巨大轉變;還有人總結出怎樣才算“新好爸爸”的“標準”發布于網絡。

新好爸爸也有“標準”

男人選擇做“全職爸爸”去帶孩子, 可謂“新好爸爸”的突出代表, 在傳統的家庭觀念相當深厚的中國, 打破了“男主外, 女主內”的定律,

Advertisiment
替代媽媽在家中伺候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和教育工作, 確實需要勇氣與毅力。

怎樣才算得上是“新好爸爸”? 有網友歸納整理了十道是非判斷題, 作為衡量“新好爸爸”的標準, 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 你將是孩子心目中的新好爸爸。

1. 你會換尿片嗎?是否曾親自操作過?

2. 你與孩子一起玩游戲嗎?

3. 你是媽媽的好搭檔?常與媽媽商談用餐、食品、衣服和朋友之類的事宜?

4. 你是否施以身教?

5. 你是否了解和尊重媽媽?

6. 你的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

7. 當你懲罰孩子時, 他是否知道你依然愛他?

8. 你會不會為陪伴孩子而犧牲自己的喜好?

9. 你現在是否記得, 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你也曾有錯?

10. 對孩子你是否事事關注?

我更愿做位稱職爸爸

工作和事業只是男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Advertisiment
家庭生活也非常重要。 生命的孕育, 子女的撫育, 家庭的和諧與幸福需要夫妻雙方同心協力。 孩子不僅需要一個好媽媽, 還需要一個好爸爸。 當你覺得和孩子呆在一起是一種享受, 當你把孩子的快樂成長看作一種成就, 你就有了做一個稱職爸爸的動力。

做一個好爸爸未必一定要放棄工作、放棄事業, 一門心思地“全職”伺候孩子, 更關鍵的還是要“稱職”。 孩子早期的家庭啟蒙教育應該是父母共同的責任與義務, 無論是以誰為主, 都需要雙方的共同參與, 父愛和母愛同樣的重要, 不應該使某方全職成為一種時尚。

“全職”不是不可以, 但也要有基礎的, 首要問題或許就是經濟狀況, 再有就是自己能否承受世人如何看你的態度。

Advertisiment
現今社會, 有多少家庭具備了父親可以全心在家做“全職爸爸”的條件?畢竟是少數。 比如我, 妻子在軍隊院校任教, 工資不高, 我更重要的任務是保障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長的物質基矗

即使條件允許, 我也未必做全職爸爸。 因為妻子的時間比較充裕, 又是搞教育的, 她比我更合適花較多的精力在孩子教育上。 我辭去工作在家帶孩子, 既沒有這個必要, 也是資源的浪費。 如果那樣, 恐怕妻子也會覺得我這人很沒勁。

體貼妻兒累并快樂

自從結婚, 直到妻子懷孕, 再到寶寶出生, 我深深地感受到男人在家庭生活中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 然而, 承擔責任的過程是幸福的。

我做電視工作, 拍紀錄片經常要到各地出差,

Advertisiment
工作時間不固定。 妻子懷孕后, 我就盡量安排好出差的時間, 盡可能地早點完成拍攝任務回家;妻子去母嬰俱樂部聽課、做操, 不管多忙, 可能的話我都去陪她;去醫院做圍產保健, 我也盡可能開車送她去。 那個時候, 做稱職爸爸就是盡可能的體貼妻子。

當2006年10月24日, 3700克的兒子出生后, 我真的做了爸爸。 妻子生產后的幾天, 我一直在醫院里陪護她們母子, 忙著給兒子換尿布, 喂奶瓶, 幾夜沒合眼, 才知道做爸爸并不容易, 也更體會到妻子的辛苦。 現在兒子滿月了,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干凈手去抱他, 逗他玩。

我想, 幾乎沒有父親不想成為“稱職爸爸”。 由于工作的性質, 我還得經常離開家, 到各地奔波。 不管走到哪里, 我隨身總帶著一張妻子和兒子的照片,

Advertisiment
累了倦了, 我就看看它。 不論到天涯海角, 我知道有這么一個可愛的小人在盼著爸爸回家。

有了孩子, 事情更多了, 家庭責任也更大了。 每天我都累并快樂著, 兒子給了我無窮的樂趣。

小編有話說 文章的字里行間, 無不透露出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愛, 或許正因為他對生命的愛, 他才歷時數月拍攝了一部專題記錄片《孕育生命》, 將于本月內在cctv10“探索發現”欄目中播出。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