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們瞭解什麼是席恩氏症候群嗎

產後大出血已經是所有產婦最不希望碰到的問題, 但是在大出血控制住之後, 竟然還會有後續的“席恩氏症候群”併發症?這是什麼疾病?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處置呢?

由於子宮收縮藥物的進步、以及醫院內血庫的即時供血及輸血, 產後大出血通常可以及時控制下來。 但仍有少數的孕婦在藥物無法控制的情況下, 必須借由手術阻斷血管, 甚至切除子宮, 才有辦法止血。 這些孕婦在搶救過程中, 可能誘發凝血功能異常、休克昏迷等併發症, 這些問題在發現後, 醫生都會盡可能地妥善處理。

席恩氏症候群——產後出血的後遺症

Advertisiment

然而, 在此所介紹的“席恩氏症候群”(Sheehan Syndrome), 是一種產後出血孕婦特有的後遺症, 其症狀並不明顯, 又很少見, 所以常被忽略。 病人可能在數年之後才被診斷出來, 然後才接受治療。


席恩氏症候群

簡單地說, “席恩氏症候群”是一種在產後大出血、伴有較長時間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情況下, 因腦部嚴重缺血而使腦下垂體前葉缺血性壞死受損、失去製造激素功能, 繼發腦下垂體前葉多種激素分泌減少缺乏所導致的疾病。 1937年, 席恩氏根據病人的腦部解剖, 發現腦下垂體組織壞死, 首次發現了病因。 現代的醫生, 可就不必這麼麻煩, 因為醫學儀器的進步, 不論是斷層掃瞄還是核磁共振攝影, 都可以清楚地發現腦下垂體的病變。

Advertisiment

“席恩氏症候群”的症狀

腦下垂體位於大腦中間下方, 靠近雙眼中間內側的位置, 通過分泌多種激素, 直接或間接地操控多種身體功能, 涵蓋了生長、生殖、代謝等方面, 可以說是人體內各種激素的總管。

如果因腦下垂體受損而罹患了“席恩氏症候群”, 會缺乏下述激素, 而出現一些特有的症狀, 例如:

1、長激素 負責細胞的分裂及蛋白質的合成, 缺乏的人會長得瘦弱無力。

2、甲狀腺刺激激素 負責控制甲狀腺激素的分泌, 缺乏的人容易疲倦、反應遲鈍。

3、性腺刺激激素 負責控制卵巢的排卵及女性激素分泌的功能, 缺乏的人就不再有月經, 性☆禁☆欲也會減退。

4、泌乳激素 負責乳☆禁☆房乳汁的製造分泌, 缺乏的人就沒有乳汁分泌、無法餵奶。

Advertisiment

產後症狀常被忽略

要診斷這個疾病, 最早出現的線索, 就是病人在產後久久都沒有乳汁分泌, 無法餵奶給嬰兒。 但由於這些病人可能因為產後出血的各種併發症, 轉到加護病房, 並沒有留在一般的產後病房, 也就沒有親自餵奶, 所以最容易忽略這個最早發生的症狀。 第二個依序出現的症狀, 就是產後月經遲遲不來。 但因為月經不來的可能原因也很多, 必須抽絲剝繭, 才能找到正確的診斷。 這均是由於患病初期, 促性腺激素、泌乳激素、促甲狀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皆減退, 尤以促性腺激素與泌乳激素的影響較大而導致的。

此外的表現還有性☆禁☆欲喪失、生☆禁☆殖☆禁☆器官萎縮、乳腺與乳☆禁☆房萎縮、乳☆禁☆頭與外☆禁☆陰部色素減退、腋毛與陰☆禁☆毛脫落等。

Advertisiment
同時, 患者也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的表現, 如反應遲鈍, 容易疲勞, 顏容憔悴, 掉發, 嗜睡, 胃口差, 貧血, 頭暈目眩, 腰膝酸軟, 怕冷等症狀, 都不是非常特別的症狀, 因而常被忽視。 有的病人, 只表現出部分的症狀, 所以, 平均在發病後5年, 才被診斷出來。

小編總結:

產後出血如果處理不當真的會讓媽媽們出現席恩氏症候群的, 所以媽媽們在產後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 及時發現並處理自己身體出現的問題。 這樣才能降低它對媽媽的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