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媽在產後大出血的危險性

一、生產的傷口疼痛

大部分順產新媽媽都會遭遇的會陰側切, 和剖腹產媽媽的刀口。 刀口的疤痕組織主要成分是膠原纖維。 經過一段時間膠原纖維會被分解、吸收, 從而使疤痕組織變軟、變小, 疼痛感減輕或消失。 但有少數新媽媽天生屬於疤痕體質, 即傷口在癒合階段膠原纖維合成過多, 致使疤痕肥大, 形成高出皮膚並在按壓時有疼痛的不規則硬塊, 也就是疤痕疙瘩。 生產時的傷口癒合後還是隆起, 並在按壓時有疼痛感, 可能是形成了疤痕疙瘩。

如果遭遇月子傷口疼痛的新媽媽, 小編建議應儘快請醫生仔細觀察一下,

Advertisiment
確定刀口是否形成了疤痕疙瘩。 如果形成可在局部外敷藥膏, 以減輕疤痕疙瘩及不適症狀。 不過, 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 如果疤痕特別嚴重, 可去醫院做手術把疤痕切掉, 再用特殊材料重新縫合刀口。

二、子宮疼痛

大部分的新媽媽在月子期間會有子宮收縮疼痛的現象, 這就是常說的“產後痛”。 產後痛是由於產後子宮強直性收縮, 子宮本身相對的缺血、缺氧所致, 通常會持續2到3天。

一般情況下, 醫師會開幫助子宮收縮的藥物, 有些新媽媽對於子宮收縮藥的反應較強, 就會感到強烈的子宮收縮痛。 另外, 堅持母乳餵養的新媽媽, 由於寶寶在吸吮的時候會刺激媽媽的腦下垂體後葉分泌催產素,

Advertisiment
引起子宮收縮, 所以疼痛也會較厲害。

三、肌肉關節疼痛

很多新媽媽在月子期間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關節痛, 甚至一直到產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恢復。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為新媽媽在分娩時, 皮膚的毛孔和關節被打開, 加之產後氣血兩虛, 一旦受涼風寒就會滯留於關節肌肉中, 引起“月子病”。 加之給寶寶換尿布、餵奶及做其他家務, 會造成肌肉關節的損傷加重, 致使手指和腕部的肌腱和神經損傷, 引起“伸腕肌腱炎”和“腕管綜合症”, 出現手指和手腕疼痛。

四、乳☆禁☆房疼痛

由於運動少、經常穿塑形內衣等原因, 許多新媽媽都有奶脹的煩惱, 這樣就會導致乳☆禁☆房疼痛。 醫生會建議新媽媽們多按摩, 多擠奶, 保持乳腺管通暢, 但是,

Advertisiment
奶脹時的疼痛感, 往往讓新媽媽們不忍下手, 於是, 奶脹越來越嚴重, 甚至有人乳☆禁☆房脹成鐵餅一樣。

除了忍痛儘量擠, 小編還有幾個辦法。 當然, 如果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效果會更好。

1、正確的按摩

按摩前用濕熱毛巾敷乳☆禁☆房(溫度在60℃左右, 防止燙傷皮膚), 一手指端併攏在乳☆禁☆房下緣托住乳☆禁☆房, 另一手用從乳☆禁☆房根部向乳☆禁☆頭方向呈放射狀按摩, 雙手交替反復進行, 同時輕輕拍打、抖動, 直至腫脹的乳☆禁☆房變軟無硬結, 乳汁通暢為止。

2、擠出乳汁

按摩後一部分乳汁可流出, 也有大部分仍淤積在乳☆禁☆房裡及乳☆禁☆頭處, 這時可將大拇指放在離乳☆禁☆頭根部2釐米處的乳暈上, 其他四指放在拇指的對側, 有節奏地向胸壁擠壓放鬆, 如此反復, 直至乳汁全部排出(此步驟也可以採用吸奶器完成)。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