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媽如何呵護嬰幼兒的聽力

媽媽在呵護寶寶的身體同時也應該注意保護寶寶脆弱的小耳朵, 這些細小的細節很可能導致寶寶會出現問題, 現在三大建議讓媽媽學會呵護寶寶敏感的聽力。
正確清洗耳朵很重要
耳的外層面直接接觸外在環境, 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接受風沙、塵埃與污染空氣的“洗禮”。 加上孩子經常吐奶、流汗, 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結成塊兒, 因此, 家長要像重視洗臉一樣重視給寶寶洗耳。
清洗方法:先將嬰兒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 再用手指像按摩一樣輕輕揉搓耳後和耳廓, 最後用擰乾的紗布擦拭乾淨。
Advertisiment
耳朵入口處, 可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條輕輕擦拭, 注意不要隨便伸進耳道中去, 防止孩子頭部突然亂動而導致耳道粘膜受傷;孩子大了則應教他自己動手清洗, 並隨時檢查與督促。

用正確方法呵護寶寶的聽力
清楚耳垢有妙招
耳垢俗稱耳屎, 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淡黃色黏稠的物質, 醫學稱為耵聹。 一些家長將這種分泌物與鼻涕、眼屎“一視同仁”地看成廢物, 必先除之而後安, 其實這是不對的。 因為耳垢是有一定生理功能的, 遇到空氣乾燥後變為薄片狀, 或黏稠的油脂狀, 在外耳道“值勤”, 既可以阻擋灰塵與小飛蟲的入侵, 又能緩衝雜訊, 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 還可抑制細菌的滋生和繁殖, 可稱為鼓膜與外耳道的“護花使者”。
Advertisiment

另外, 孩子的外耳道皮膚不同于成人, 比較嬌嫩, 與軟骨膜連結比較緊密, 皮下組織少, 血液迴圈差。 如果隨意動用工具掏挖, 如牙籤、火柴杆、耳勺甚至髮卡, 容易引起損傷、感染, 誘發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 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 影響張口和咀嚼。
耳垢可隨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等動作, 以及借助下頜等關節的運動而自行脫落、排出。 當然, 如果分泌過多, 並形成了黃褐色的油狀物, 或在耳朵裡堵塞變硬, 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聽力下降時, 就需要處理了。 但應該向醫生求助, 不可自己盲目行事, 以免傷害到寶寶。
異物入耳巧處理
孩子的耳道本來就非常狹窄, 如果不小心進去東西, 後果十分危險。 父母對此要保持高度的警覺,
Advertisiment
一旦遇險, 要懂得一些急救措施。
如果是食物, 如豌豆、花生、玉米粒等, 一旦塞進耳朵容易刺破耳膜, 或者引起永久性的損傷。 此時, 應讓孩子將腦袋傾斜, 促使異物依靠重力掉出來。 如果不行, 就要馬上帶孩子上醫院。
蠟筆是最容易塞進耳朵的文具, 可引起暫時性的聽力減退, 或者導致輕度感染。 出現這種情況時, 父母不要急著自己動手, 應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

異物入耳不要慌, 帶寶寶及時就醫 如果昆蟲飛進或者爬進了孩子的耳朵, 有三個辦法:一個是大人用手將孩子的耳輪向後上方提起, 將耳道拉直, 頭歪向進蟲的一側, 使耳內的異物滑出;二是用手電筒往耳朵裡照射, 昆蟲多會朝著燈光飛來;三是往孩子的耳朵裡滴幾滴嬰兒潤膚油,
Advertisiment
讓昆蟲隨著油流出來。
聽力對於寶寶以後的成長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意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呵護好他們, 讓寶寶們健康成長。
(兼職編輯:謝穎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