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媽慎防產後出現的3大問題

乳腺炎

原因

哺喂母乳的媽媽最常遇到的困擾便是乳腺炎。 乳腺炎多半是因為奶水未排空、乳☆禁☆頭感染所造成。

症狀

剛開始會脹奶且發燒, 如果24小時內已退燒, 即不會有太大問題。 而若是有持24小時以上的發燒, 且有局部紅腫、疼痛, 就應該就醫了。

照護

紅腫熱痛且發燒應就醫, 醫師多半會開立抗生素進行治療, 服用抗生素期間可以繼續哺喂母乳, 對寶寶並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若是只有局部紅腫, 媽媽可在餵奶前先熱敷紅腫部位, 並且將硬塊揉散, 哺喂後再冰敷。 即使患有乳腺炎的媽媽還是可以哺喂母乳,

Advertisiment
而若是乳☆禁☆頭感染、破皮, 就該用奶水加以擦拭, 或使用醫師開立的乳☆禁☆頭藥膏。 為防止寶寶吃到藥膏, 選擇哺喂後再上藥, 或是哺喂前先以清水清潔乳☆禁☆頭。

預防方式

乳腺炎並沒有根本的預防方式, 不過儘早哺喂母奶, 不但有助於寶寶的吸吮能力, 成功哺喂的幾率提高, 也有助於乳汁排空, 間接避免乳腺炎的發生。 另外, 媽媽在哺喂順手後, 可試著讓寶寶從各個角度吸吮乳☆禁☆頭, 乳汁較易排空。

子內膜發炎

子宮復原進度

生完寶寶後子宮會開始收縮, 壓迫血管使其停止出血, 除此之外, 收縮的力量也可使血塊、胎盤等殘留物排出。 一般來說胎盤產出後, 子宮就會自動下降, 約在臍下2指腹的位置, 產後2~10天每天約下降1指腹, 第10天后已摸不到子宮,

Advertisiment
因子宮已回到骨盆腔中, 6周後就會回到正常的位置及原來約拳頭般的大小。 若是在產褥期中, 子宮沒有按照應有的復原進度, 也就是位置沒有下降、子宮未回復原本的大小, 便可能是因為子宮收縮不良, 或是子宮長腫瘤。

發炎原因

若生產時破水過久或內診頻繁易造成子宮腔感染。 另外, 殘餘的胎盤、胎膜組織及血塊若滯留在子宮內, 不僅會造成產後出血不止, 還容易引起子宮內膜發炎。 此外, 如個人照護衛生不謹慎, 也可能導致由下而上的感染, 引起子宮發炎。

預防方式

若是生產時破水較久的媽媽, 要密切注意產後是否有腹痛、發燒、異常膿狀和惡臭的分泌物等, 儘早確定子宮內膜是否有發炎症狀。

Advertisiment
此外, 為促進子宮收縮並儘快排盡滯留胎膜組織, 媽媽應按摩子宮以促進子宮收縮, 並正確做好產後衛生護理。

惡露

惡露排出進度

惡露是由產後子宮內所殘留的血、白血球、黏液等混合而成的分泌物。 一般來說產後1~3天, 惡露顏色仍偏鮮紅色。 到了4~10天, 顏色會轉為暗紅色、褐色。 產後11天, 不再有血塊及血液, 惡露會呈米黃色, 惡露會按此情況在2個月內陸續消退。

影響惡露排出的原因

若是沒有按上述進程恢復, 則可能是產後胎盤組織移除不全, 多半是因為子宮收縮不佳, 因此無法使惡露順利排出。 此外, 產後出的血也不見得都是惡露, 還可能是因為泌乳激素所致。 由於哺喂母乳會使得泌乳激素升高, 使得子宮內膜較不穩定,

Advertisiment
因此會有不正常出血的情況。 一般在產後6周, 回診由抹片、超聲波做檢查, 若經醫師診斷仍在正常範圍之內, 這種情形即可自行恢復。

惡露的清理方式

清理惡露時, 切記要先徹底洗淨雙手, 用消毒棉自尿道口向肛門口方向擦拭整個外☆禁☆陰部:先擦中間, 再擦左邊、右邊, 用過的消毒棉務必丟棄, 以免感染產褥熱或膀胱炎。 清理惡露時, 會陰部有縫合的人, 動作要夠小心輕柔, 以免觸痛傷口, 剖腹產的惡露較容易清理, 並不會比平常的生理期麻煩太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