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媽手冊:寶寶長奶癬怎麼辦

對於初為母親的人來說, 心愛的寶寶出了一丁點問題都會非常焦急且不知所措。 其實寶寶長奶癬不要太著急, 及時治療, 細心呵護就會痊癒了。

什麼是奶癬
奶癬, 又名胎癬、胎瘡, 為發于嬰兒的一種濕瘡, 好發于嬰幼兒之頭面部, 或可延展於其他部位。 《聖濟總錄》論曰小兒體有風熱, 脾肺不利, 或濕邪搏於皮膚, 壅滯血氣, 皮膚頑厚, 則變諸癬。 或斜或圓, 漸漸長大, 得寒則稍減, 暖則癢悶, 搔之即黃汁出, 又或在面上, 皮如甲錯乾燥, 謂之奶癬。
初起者形似粟米, 或散發, 或密集群聚, 疹色紅赤, 搔之即起白屑, 其形若癬樣。
Advertisiment
不起泡, 不流水者稱幹斂瘡, 偏于風熱盛者;若皮膚起粟, 瘙癢無度, 破則流水, 浸淫成片, 稱為濕斂瘡, 為偏於濕熱者。 奶癬是在嬰兒出生2~3個月時開始發病, 一般在l~2歲以後, 奶癬會自然減輕消退。 本病症狀可見于西醫診斷的嬰兒濕疹。
奶癬的病因
奶癬多發於出生後1~3個月的嬰兒, 一般發於顏面, 尤其以雙頰或額部多見, 有時候也發於頸、肩胛、軀幹及四肢。 嬰兒發奶癬的時候常常因為劇癢兒搔抓哭鬧。
至於嬰兒發奶癬的原因, 中醫認為, 本病多因懷孕時母親多食辛辣炙博、魚腥海味等發物或情志內傷, 肝火內動, 遺熱于兒所致, 或為生後喂乳失當, 飲食不節, 脾胃薄弱;過食肥甘脾失健運, 濕熱內生而發生用凝脂類霜劑。 此外,
Advertisiment
營養過多、消化不良、衣著不當等外部刺激都會使嬰兒產生奶癬。
奶癬的治療
發現嬰兒發奶癬除了及時去醫院診治, 還可以使用一些重要方劑, 如中藥濕敷。 用蒲公英、野菊花、白鮮皮各30克, 百部20克。 以上中藥加水2000毫升, 浸泡15分鐘, 然後煮沸15分鐘。 等藥液放涼時, 取一塊乾淨的紗布(四五層厚)放在藥液裡浸透, 敷在患處15分鐘左右, 每天兩次。 還可以用花椒、艾蒿、鹽各適量放水中熬半小時, 過濾後取汁液兌水來洗澡。 花椒能消炎、止癢;艾蒿有鎮靜、抗過敏的作用, 療效相當不錯的。
媽媽們發現寶寶長奶癬了千萬別太著急, 細心護理就能消除奶癬。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