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媽母乳不足怎麼辦?

越來越多的媽媽認識到, 母乳對於寶寶來說, 是任何食物都不能比擬的最佳食品。 母乳不僅能促進嬰兒的大腦和智力發育, 而且能增強嬰兒的免疫力。 但是, 現在很多新媽媽都面臨著母乳不足的情況, 新爸爸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怎樣才能用愛的乳汁哺育寶寶健康成長呢?

為什麼新媽媽會奶水不足?

為什麼有些新媽媽產後沒奶或奶水不足呢?專家指出, 新媽媽生乳的過程有兩個重要階段。

多數孕婦第一階段的生乳開始於分娩前12周, 這時准媽媽就應該重視孕期的乳☆禁☆房護理, 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做乳☆禁☆房保健操,

Advertisiment
不能等到生產後才來關注。

第二階段的生乳開始於產後2~3天, 這時是新媽媽奶水能否充足最關鍵的時候, 新媽媽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也要充分地休養身體, 因為, 精神上的因素對產後泌乳也有一定的影響, 精神上的振奮和愉悅會促使體內的催乳素水準增高, 從而使奶水儘快增多。

不過, 促進泌乳量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增加對乳☆禁☆頭的刺激。 嬰兒在吸吮時能充分擠壓乳暈下的乳竇, 使乳汁排出, 又能有效地刺激乳☆禁☆頭上的感覺神經末梢, 促進泌乳和排乳反射。 嬰兒不定時、頻繁地吸吮乳☆禁☆頭是刺激乳汁分泌的動力, 吸吮次數、強度、持續時間與乳量分泌多少密切相關。 也就是說, 寶寶吸吮得越多乳汁就分泌得越多,

Advertisiment
且邊吸邊分泌。 只有每次母乳餵養時儘量將乳汁“吸空”, 乳汁才能源源不斷。 因此, 專家提倡早吸吮、勤吸吮、有效地吸吮。 寶寶吃奶時應先吸吮一側乳☆禁☆房, 乳☆禁☆房乳汁被吸吮淨換另一側乳☆禁☆房, 盡可能把兩側乳☆禁☆房都吸吮淨, 未吸吮淨一側乳☆禁☆房, 媽媽可用吸奶器將它吸乾淨, 這樣有利於乳汁的分泌, 防止乳汁在乳☆禁☆房內積存而引起“鬱乳”, 進而可引起急性乳腺炎。

如何判斷母乳是否充足?

通過觀察寶寶的餵養和排泄情況, 可以瞭解媽媽的奶水是否充足。 以下的6種情況可視為媽媽的奶水充足:

1、哺乳情況:當新媽媽的奶量比較充足時, 在嬰兒吸奶時可聽到其吞咽聲。

2、排泄情況:每天更換嬰兒尿布最少4~6次, 並有少量多次或大量一次質軟大便。

Advertisiment

3、睡眠情況:兩次哺乳之間, 嬰兒感到很滿足, 而且睡得踏實、安靜。

4、體重情況:新生兒每週平均增重150克左右, 2~3個月內嬰兒每週增長200克左右。

5、神情狀態:嬰兒眼睛很亮, 反應靈敏。

6、乳☆禁☆房情況:哺乳前乳☆禁☆房有充滿感, 哺乳時有下乳感, 哺乳後乳☆禁☆房較柔軟。

“三早”是母乳充足的重要保證

專家強調, “三早”是母乳充足的重要保證。 “三早”是指, 在孕婦分娩後, 要做到:早吸吮、早接觸、早開奶。 這是保證母乳充足的關鍵, 也是保證母乳餵養成功的關鍵。

產後新媽媽儘管身心疲憊, 乳☆禁☆房也不一定感到發脹, 但最好堅持在產後30分鐘即給寶寶餵奶, 讓寶貝及早地吸吮乳☆禁☆頭, 刺激乳☆禁☆房儘快分泌奶水。 嬰兒儘早吸吮乳☆禁☆頭, 可使母體內產生泌乳素和催產素,

Advertisiment
兩者同時誘發泌乳反射及噴乳反射, 促使乳汁分泌及流出。 乳汁的產生是泌乳激素和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結果。 多次不定時地吸吮, 可以刺激產婦的大腦分泌、釋放催乳素。

早接觸是指母嬰之間的皮膚接觸。 當媽媽懷抱寶寶時, 便會把深厚的愛帶給孩子, 母嬰都在精神上感到愉快和滿足。

由於做到了早吸吮、早接觸, 及早地建立了母嬰間的感情, 使母親在愉快的心情下餵養嬰兒, 從而達到了早開奶的目的。

貼心提示:新媽媽的乳☆禁☆頭皮膚比較嬌嫩, 如不加以保護或哺乳的方法不當很容易發生皸裂, 造成餵奶時的疼痛或感染。 因此, 新媽媽要穿著清潔、寬鬆、乾燥的內衣, 在哺乳前要洗乾淨手, 用毛巾蘸清水擦淨乳☆禁☆頭及乳暈,

Advertisiment
然後用C字型的姿勢托起乳☆禁☆房進行哺乳。

合理膳食幫新媽媽奶水充足

新媽媽的膳食營養除滿足自身的需要外, 還應滿足泌乳營養素消耗的需要。 為此, 膳食的配製應根據其特殊要求而合理安排。 新媽媽產後如果奶水不下, 或少奶、無奶, 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母乳餵養的機會, 可以從改變膳食著手幫助新媽媽下奶。

新媽媽除了每日三餐外, 還可適當加餐2~3次, 烹調方法應多用燒、煮、燉, 少用油炸。 新媽媽產後兩三天內飲食宜清淡, 這是因為產後兩三天乳汁不會分泌很多, 乳腺管也不是很通暢。 新媽媽產後馬上就過多飲用高脂肪濃湯, 反而可能因催奶導致乳腺管堵塞, 大量脂肪還可能引起胃腸道脹氣等不適, 影響食欲。之後可適量喝湯,這樣既可以增加營養,又可促進乳汁分泌。在哺乳期催乳,一般可用雞、肉及骨頭、魚類熬湯,也可配入枸杞子、當歸、何首烏等中藥材。

因乳汁分泌與新媽媽的飲水量有關,因此要適量飲水,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貼心提示:為了恢復身材而急於減肥的媽媽很難保證奶水的供應。建議哺乳媽媽最好能等哺乳期結束以後,再控制飲食減肥。其實餵奶已經消耗了很多熱量,只要新媽媽們飲食不過量,再配合著做一些產後運動,就能避免脂肪的囤積。

走出母乳餵養的誤區

母乳,是嬰兒最安全、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最好”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新媽媽還要小心下面6個誤區:

誤區1:4個月之內的嬰兒在吃母乳之外也要喝水。

母乳的滲透力與血漿相似,對腎臟的滲透負荷很低,因此,即使在熱帶或沙漠中母乳餵養也不需要喂水。有不少人不知道母乳有這一特點,母乳足夠的情況下還給寶寶喝水,這真是好心辦錯事。寶寶的胃容量有限,喝了水,勢必影響吃奶,喝糖水減少寶寶對母乳的需求,還容易腹脹。對於4個月之內的寶寶,只要吃母乳營養就足夠了,不需要喂其他的東西。

誤區2:母乳餵養會使媽媽乳☆禁☆房下垂、身材走樣。

給寶寶餵奶不但不會使新媽媽的乳☆禁☆房下垂,反而會由於餵奶的關係讓乳☆禁☆房變大,如果能夠配合適量的運動,乳☆禁☆房會比以前還漂亮。同時,由於親自帶寶寶,再加上乳汁的分泌,會大大增加體能的消耗,幫助媽媽儘快恢復體形。

母乳餵養不單對寶寶好,對媽媽也同樣有益處。首先,通過寶寶的吸吮,使媽媽體內產生大量的催產素,增強子宮收縮,促進惡露的排出,有利於子宮的恢復。另外,母乳餵養還可以大大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

誤區3:為了讓寶寶睡得香,給寶寶在臨睡時吃奶。

給寶寶在臨睡時吃奶易造成乳牙齲齒,這是因為睡眠時唾液的分泌量對口腔清洗的功能原本就會減少,加上奶水長時間在口腔內發酵,會破壞乳齒的結構。其次,容易發生吸嗆,當寶寶意識不清時,口咽肌肉的協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護氣管口,易使奶水滲入造成吸嗆的危險。另外,還容易降低寶寶的食欲,因為肚子內的奶都是在昏昏沉沉的時候被灌進去的,寶寶清醒時腦海裡沒有饑餓的感覺,所以以後看到食物會降低欲望。

誤區4:初乳沒有營養,不喂給寶寶吃。

初乳是產婦產後一周內分泌的乳汁,顏色淡黃、黏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它是寶寶出生一周內最佳的天然營養品。它所含物質的質與量的特性和新生兒一周內的特殊需要非常一致,初乳分泌量雖然少,但對正常嬰兒來說是足夠了。初乳中所含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與微量元素等營養素最適合寶寶一周內的需要,不僅容易消化吸收,且不增加腎臟的負荷。初乳中還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及其他免疫因數、抗感染物質,其中免疫球蛋白A比成熟乳高8倍,並且在產後第一天含量最高,活性最強,因此初乳可使寶寶出生後即獲得口服免疫抗體及提高抗病能力,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有些媽媽不知道初乳的好處,認為初乳量少,且顏色不好,就棄之不用,這是錯誤的。因此,即使母乳再少或者準備不餵奶的媽媽,也一定要把初乳喂給寶寶。

誤區5: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什麼營養了,應該給孩子斷奶。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從出生到6個月,完全依靠母乳餵養,就能夠得到成長所需全部營養,不必添加任何輔助食品。6個月以後,嬰兒成長所需養分,單純依靠母乳已經不夠,需要添加輔食。在增加輔食的情況下,也應儘量延長母乳餵養1~2年。而且,6個月不是絕對的底線,有些早產兒或者過敏體質的嬰兒,由於身體的原因,拒絕或不能喂輔食,完全依靠母乳餵養到八九個月甚至更長,也一樣營養俱全,健壯成長。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母乳在任何階段會失去營養價值。

誤區6:母乳餵養要定時定量。

母乳餵養過程中不要嚴格地限制餵奶的間隔時間,尤其在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周。新生寶寶每次吃到的奶量不盡相同,因此有時孩子吃奶後1小時就餓了,而有時孩子間隔達3小時都似乎還不那麼想吃。這些情況都是很自然的,而且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食量也不盡相同,所以按所需哺乳為宜。只要寶寶想吃,就可以隨時哺喂;如果媽媽漲奶了,而寶寶肯吃,也可以喂,而不應拘泥於是否到了“預定的時間”。

影響食欲。之後可適量喝湯,這樣既可以增加營養,又可促進乳汁分泌。在哺乳期催乳,一般可用雞、肉及骨頭、魚類熬湯,也可配入枸杞子、當歸、何首烏等中藥材。

因乳汁分泌與新媽媽的飲水量有關,因此要適量飲水,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貼心提示:為了恢復身材而急於減肥的媽媽很難保證奶水的供應。建議哺乳媽媽最好能等哺乳期結束以後,再控制飲食減肥。其實餵奶已經消耗了很多熱量,只要新媽媽們飲食不過量,再配合著做一些產後運動,就能避免脂肪的囤積。

走出母乳餵養的誤區

母乳,是嬰兒最安全、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最好”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新媽媽還要小心下面6個誤區:

誤區1:4個月之內的嬰兒在吃母乳之外也要喝水。

母乳的滲透力與血漿相似,對腎臟的滲透負荷很低,因此,即使在熱帶或沙漠中母乳餵養也不需要喂水。有不少人不知道母乳有這一特點,母乳足夠的情況下還給寶寶喝水,這真是好心辦錯事。寶寶的胃容量有限,喝了水,勢必影響吃奶,喝糖水減少寶寶對母乳的需求,還容易腹脹。對於4個月之內的寶寶,只要吃母乳營養就足夠了,不需要喂其他的東西。

誤區2:母乳餵養會使媽媽乳☆禁☆房下垂、身材走樣。

給寶寶餵奶不但不會使新媽媽的乳☆禁☆房下垂,反而會由於餵奶的關係讓乳☆禁☆房變大,如果能夠配合適量的運動,乳☆禁☆房會比以前還漂亮。同時,由於親自帶寶寶,再加上乳汁的分泌,會大大增加體能的消耗,幫助媽媽儘快恢復體形。

母乳餵養不單對寶寶好,對媽媽也同樣有益處。首先,通過寶寶的吸吮,使媽媽體內產生大量的催產素,增強子宮收縮,促進惡露的排出,有利於子宮的恢復。另外,母乳餵養還可以大大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

誤區3:為了讓寶寶睡得香,給寶寶在臨睡時吃奶。

給寶寶在臨睡時吃奶易造成乳牙齲齒,這是因為睡眠時唾液的分泌量對口腔清洗的功能原本就會減少,加上奶水長時間在口腔內發酵,會破壞乳齒的結構。其次,容易發生吸嗆,當寶寶意識不清時,口咽肌肉的協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護氣管口,易使奶水滲入造成吸嗆的危險。另外,還容易降低寶寶的食欲,因為肚子內的奶都是在昏昏沉沉的時候被灌進去的,寶寶清醒時腦海裡沒有饑餓的感覺,所以以後看到食物會降低欲望。

誤區4:初乳沒有營養,不喂給寶寶吃。

初乳是產婦產後一周內分泌的乳汁,顏色淡黃、黏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它是寶寶出生一周內最佳的天然營養品。它所含物質的質與量的特性和新生兒一周內的特殊需要非常一致,初乳分泌量雖然少,但對正常嬰兒來說是足夠了。初乳中所含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與微量元素等營養素最適合寶寶一周內的需要,不僅容易消化吸收,且不增加腎臟的負荷。初乳中還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及其他免疫因數、抗感染物質,其中免疫球蛋白A比成熟乳高8倍,並且在產後第一天含量最高,活性最強,因此初乳可使寶寶出生後即獲得口服免疫抗體及提高抗病能力,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有些媽媽不知道初乳的好處,認為初乳量少,且顏色不好,就棄之不用,這是錯誤的。因此,即使母乳再少或者準備不餵奶的媽媽,也一定要把初乳喂給寶寶。

誤區5: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什麼營養了,應該給孩子斷奶。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從出生到6個月,完全依靠母乳餵養,就能夠得到成長所需全部營養,不必添加任何輔助食品。6個月以後,嬰兒成長所需養分,單純依靠母乳已經不夠,需要添加輔食。在增加輔食的情況下,也應儘量延長母乳餵養1~2年。而且,6個月不是絕對的底線,有些早產兒或者過敏體質的嬰兒,由於身體的原因,拒絕或不能喂輔食,完全依靠母乳餵養到八九個月甚至更長,也一樣營養俱全,健壯成長。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母乳在任何階段會失去營養價值。

誤區6:母乳餵養要定時定量。

母乳餵養過程中不要嚴格地限制餵奶的間隔時間,尤其在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周。新生寶寶每次吃到的奶量不盡相同,因此有時孩子吃奶後1小時就餓了,而有時孩子間隔達3小時都似乎還不那麼想吃。這些情況都是很自然的,而且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食量也不盡相同,所以按所需哺乳為宜。只要寶寶想吃,就可以隨時哺喂;如果媽媽漲奶了,而寶寶肯吃,也可以喂,而不應拘泥於是否到了“預定的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