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媽防治產後脫肛或痔瘡的方法

如果在懷孕過程中患有痔瘡, 經過分娩, 往往會加重。 這是因為在分娩時, 產婦向下用力, 盆腔充血, 胎頭下降及娩出時肛門部的血管擴張和充血, 因而使痔加重。

于已有痔的婦女, 分娩時, 當兒頭拔露和著冠時, 接生者應當用手保護會陰的同時壓迫肛門, 防止肛管脫出, 如果已經發生脫肛, 在胎兒娩出後, 要將脫出的部分立刻整複回去, 然後將藥棉團搓成雞蛋大小的硬球, 壓於肛門處, 並用會陰墊緊壓, 以防再度脫出。 如果大便後再度脫出, 在清洗外☆禁☆陰及肛門後, 將脫出部分送回, 再用同法壓迫, 就會逐漸好轉。

Advertisiment

痔在分娩後的2-3周內, 表現為紅、腫、疼痛, 產婦因為怕痛, 常常不敢大便, 由於便秘。 排使困難等, 使痔更為加重, 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產後要注意飲食, 多吃水果、青菜, 除細糧外應吃些粗糧, 以防便秘。

有痔的產婦, 產後應用坐藥或軟膏治療。 痔翻出過大, 發生水腫時, 應將之還納回去, 方法是在痔的表面塗些油膏, 用手指將充血水腫部分慢慢推送肛門內, 待水腫消退後, 病情就會減輕, 大約一個月左右, 紅腫和疼痛都會消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