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手冊:防治母乳性黃疸有妙招

專稿很多媽媽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寶寶剛出生時皮膚紅潤, 可是喂母乳不長時間後就出現了皮膚發黃的症狀, 而且久久不退, 難道是母乳餵養惹的禍?沒錯, 有的純母乳餵養的寶寶確實會發生這種情況, 那是不是要停止母乳餵養呢?別著急, 小編一一為您解答。


母乳性黃疸是什麼?


母乳性黃疸是什麼?
母乳性黃疸是指與母乳餵養有關的特發性黃疸, 臨床主要特徵是新生兒母乳餵養後不久即出現黃疸, 但無其他全身症狀, 足月兒多見。 這主要是因為寶寶喝下母乳後, 會分解母乳中的脂肪, 而產生脂肪酸。

Advertisiment
脂肪酸會抑止分解膽紅素的酸素, 造成黃疸的持續, 這個現象就叫做母乳性黃疸。
一般情況下, 母乳性黃疸可分為早發性和遲發性(真性母乳性黃疸)兩種類型。 早髮型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出現時間及達到高峰值的時間相似, 一般在出生後的2-3天出現, 並於第4-6天最明顯, 然後在兩周內消退。 遲髮型者出現的時間較晚, 常緊接生理性黃疸之後發生, 也可能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後加重, 也就是說母乳性黃疸常在寶寶出生後7-14天出現。


母乳性黃疸的症狀表現
1、營養發育良好, 體重增加, 大小便正常, 大便顏色正常。
2、肝、脾不大。
3、肝功能正常, 無貧血。
4、黃疸一般在出生後4-5天出現, 逐漸加重, 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10天左右, 然後黃疸漸漸減輕,

Advertisiment
3-12周恢復正常水準。


母乳性黃疸要停止母乳餵養嗎?


母乳性黃疸要停止餵養母乳嗎?
母乳性黃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 黃疸就會減退。 若再開始母乳餵養, 黃疸又會重新出現。 這個時候, 很多媽媽就會考慮給寶寶停止母乳餵養。 其實, 爸媽可以放心的是, 母乳性黃疸對寶寶的發育和成長不會有任何影響, 可以按照以前一樣, 繼續給寶寶餵養母乳。 因為母乳性黃疸預後良好, 通常不會出現較重症狀, 也不需要特殊的藥物治療。 如果經化驗確診為母乳性黃疸, 就不必緊張地帶著寶寶多次去醫院求治, 以免交叉感染。
另外, 母乳性黃疸一般也不需要吃藥。 輕時可以繼續吃母乳, 重時應該停用母乳, 改用其他配方奶。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營養品,

Advertisiment
為使寶寶得到必需的營養, 可採取多次少量的母乳餵養的方法。 暫停期間, 可以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 以保證乳汁持續分泌, 等寶寶黃疸減輕或消退後, 再繼續母乳餵養。 此後, 即使有輕度黃疸, 也不必再停母乳。
一般來說, 隨著月齡的增長, 黃疸可逐漸消退, 對寶寶生長發育並無多大影響, 不必過於擔心。 如果停用母乳後黃疸沒減輕, 或反而加重, 應該再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母乳性黃疸的防治
為了減少母乳性黃疸的發生, 應鼓勵乳母早開奶, 多次少量餵奶, 增加大便次數, 減少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 可降低黃疸發生率。 另外, 要給予患兒以保暖、增加熱量、預防感染等支持療法, 防止加重黃疸。


母乳性黃疸的防治

Advertisiment


預防:
1、媽媽在懷孕期間注意飲食衛生, 忌酒和辛熱之品, 不可濫用藥物。
2、寶寶出生後, 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 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3、增加新生寶寶早期乳汁攝入量, 可使新生兒體內熱量增多, 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能促進腸蠕動, 使胎糞儘早排淨。 減少膽紅素腸肝迴圈, 降低血清膽紅素水準從而降低了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患病率。
治療:
1、停止喂哺母乳2-3天, 用配方奶代替。 假如膽紅素在停乳後下降50%, 即可確診, 若2-3天后再次哺乳, 血清膽紅素水準可上升至1-3mg/dl, 但不會再達到上述高水準。
2、少量多次喂母乳可使黃疸減輕。
3、服用維生素C及B1、B6, 保護肝臟。
4、維生素B12注射液0.1-0.2毫升, 在足三裡穴注射, 隔日1次連用2-3次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