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的角度, 陰、陽、血、氣都是有關人體健康的慨念性術語。 一個人最理想的身體狀態是陰陽平衡, 氣血旺盛通暢。 如果陰陽失調, 氣血不足, 身體便會出現相應的不適或症狀。 中醫相信產婦在分娩後, 往往會流失大量的津液和氣力, 因此產後的食療進補就很重要, 尤其要注重滋陰補血。
Advertisiment
虛則補之
食療進補, 一向以虛則補之作為原則。 如果身體缺乏陰、血、氣, 而導致陰虛、血虛或氣虛, 就要食用相對能滋陰、補血、養氣的食物。 如果陰虛、血虛、氣虛, 會有以下的症狀:
陰虛:容易感到炎熱(虛火);口幹、皮膚乾燥;晚上易出汗;尿黃、便幹;婦女易出現經期問題。
血虛:面色、口唇及舌頭蒼白;經期量少, 月經不調
氣虛:說話無力, 容易疲倦;走樓梯時容易氣喘
進補配合時間力度
產後進補要配合時間和力度。 即使產婦剛剛分娩, 也可以飲北芪水以補氣、消除水腫;亦可以喝紅棗水。
Advertisiment
產後食物宜與忌
宜:山楂、北芪、益母草有助收縮子宮的作用, 有利於子宮的復原。 而木瓜、小量麥芽、豬蹄、當歸、元肉等可以和血脈, 通乳汁。
忌:不宜吃生冷性寒的食物, 或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品。 胃口特別好的產婦也要控制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