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手媽媽怎樣給新生兒洗澡?

新手媽媽怎樣給新生兒洗澡呢?寶寶出生後2小時, 若體溫正常便可洗澡, 洗澡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洗澡前應先將乾淨的衣服與尿布準備好。 室溫控制在24℃—26℃, 水溫應接近寶寶的體溫(37.5℃左右)。 洗澡宜在吃奶前進行, 以防在洗澡的過程中發生吐奶現象。

準備用物:嬰兒專用洗澡盆1個(準備半盆溫水, 水溫在38℃—43℃左右)、柔軟棉質毛巾2條、浴巾或海綿1塊、嬰兒洗髮香波、嬰兒專用浴液、消毒棉棒1包、裝有溫水的茶壺1把、盛汙物的小盤1個、小剪子1把、乾淨上衣若干。

護理要點:

一般先洗頭和臉, 接著洗前身、後背、手和腳。

洗頭面時,

Advertisiment
用左手掌心托住寶寶的頭, 用拇指和中指分別將寶寶的兩側耳廓折向上方堵住外耳道口, 防止洗澡水流入寶寶的耳內, 引起耳內感染。 然後用柔軟的浴巾輕輕擦洗新生兒的面部、眼角及耳廓內。

頭面洗好後, 若新生兒臍帶未脫落, 仍將新生兒托於手中, 用柔軟的毛巾擦洗身體, 但不要讓臍帶沾水, 以防感染。 如臍帶已脫落, 可將寶寶放在浴盆中, 在盆底墊一塊柔軟的浴巾或海綿, 用手掌支起寶寶的頸部, 手指托住他的頭後部, 讓頭高出水面, 然後再由上而下輕輕擦洗身體前面的每個部位。

如寶寶皮膚皺褶處有胎脂, 應細心地輕擦。 如果不易去除, 可塗一些植物油後再輕輕擦去。

前面洗好後, 翻轉寶寶的身體, 讓寶寶的面部朝下胸部,

Advertisiment
手指分開托在雙側腋下, 清洗背部及肛門周圍。

最後清洗四肢, 包括腹股溝及腋窩。 用手掌托住他的

身體所有部位都洗好後, 立即將寶寶包在乾爽的毛巾中, 輕輕地拍拍寶寶的身體, 把身上的水吸幹, 然後再把眼角、鼻、耳廓等處擦乾。

適量地撲些香粉後給寶寶穿好衣服, 墊上尿布。

從醫學角度講, 應每天給新生兒洗澡, 但有時由於條件有限, 洗澡時室內溫度難以保證, 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 所以, 可根據氣候來調整洗澡間隔的時間。

不同季節洗澡的頻率

炎熱的夏天: 由於環境溫度較高, 可給寶寶每天洗澡1—2次;洗後在頸部、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褶處擦少許香粉, 但不可過多, 以防出汗後結成塊兒刺激皮膚。 寶寶身體的皺褶處應每天清洗檢查,

Advertisiment
以防褶爛、破潰。

春, 秋或寒冷的冬天:由於環境溫度較低, 在室溫保持24℃—26℃的情況下, 可每天洗一次澡, 如不能保證室溫, 則可每週洗1—2次澡或常用溫水擦洗頸部、腋下、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 並在每次大、小便後, 用溫水擦洗臀部及會陰部, 以保證寶寶舒適、乾淨。 冬天洗澡或擦洗時動作要輕快, 防止新生兒受凍生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