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後期有一種非常盛行的觀點,
認為一哭馬上就哄就慣壞寶寶。
然而,
現在的看法已經改變了,
有科學研究表明,
如果
寶寶哭了馬上就哄,
在接下去的24小時中他(她)就會哭得更少。
在出生後的頭幾個月,
寶寶的哭是反射性的,
但是隨著月齡的增長,
就能慢慢開始自己的反射性的哭了。
3個月以下的寶寶很頑皮,
一般不哭鬧。
作為母親,
出於本能,
你會設法安慰寶寶,
這很自然,
而且當寶寶還小的時候,
也需要你的安慰。
如果你想抱寶寶,
就儘管抱吧,
如果你克制自己,
寶寶和你都會不開心。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
Advertisiment
還會一直需要被愛的感覺,
還有你的支持,
但是那時候你能和他(她)清楚地交流了,
也能和他(她)講講規矩了。
寶寶因為需要而哭,
他(她)很快就會知道你是否理解他(她)的要求。
如果他(她)總能得到想要的,
就會信任你,
備感欣慰,
然後開始尋找其他合適的交流方式——用他(她)的身體、眼神和小手兒,
並試著發出一些聲音。
反之,
如果你總是忽視他(她)的哭聲,
他(她)就會退縮,
不再信任,
也變得沉默寡語。
但是在你和寶寶親密相處的時間裡,
總會有一些時候得考慮自己的需求,
其次再考慮寶寶的。
任由寶寶哭而不去管,
是你擁有私人空間的第一步。
有好幾種方法可以“任由寶寶哭”,
而你又不會覺得心疼。
但是如果寶寶是因為餓了或者哪兒不舒服了,
Advertisiment
你還是會最先滿足他(她)。
任由寶寶哭,
最溫和的做法是抱著寶寶,
他(她)只是需要通過哭來發洩情感,
不需要去管他(她)——因為哭是他(她)的語言,
你沒必要總是安慰他(她)。
採取這種觀點,
即使寶寶哭的時候不在你懷裡,
你也可以和他(她)說說話,
例如,
如果你正在穿衣服、正在準備晚餐或者正在收拾嬰兒床,
通過和他(她)聊天,
他(她)會覺得你很放鬆而不是擔憂,
這樣他(她)也會放鬆自己而停止哭鬧。
通常在晚上可以任由寶寶哭,
那時候你會注意寶寶,
看他(她)會不會安慰自己,
或者能不能接著睡。
注意多久再去安慰他(她)就因人而異了。
剛開始的第1分鐘讓你覺得有10分鐘那麼漫長,
5分鐘對你而言就好似永遠了。
有時,
Advertisiment
任寶寶哭上幾分鐘是讓他(她)重新進入夢鄉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如果你覺得時間差不多了,
就可以“理” 他(她)了,
把他(她)抱起來再放下,
然後坐在他(她)身旁,
輕輕地拍拍他(她),
讓他(她)知道你就在身邊。
你可以唱唱歌、說說話,
然後慢慢地再把聲音放低,
喜歡的話還可以和他(她)低聲耳語。
如果你在他(她)還哭的時候離開了房間,
注意看一下時間。
當覺得有必要時再回來看看他(她),
有時在他(她)放鬆或安靜下來之前,
你可能得回來好幾趟。
如果寶寶的哭鬧是有規律的,
比如可能是在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哭,
那每天延長1分鐘時間不去管他(她)。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
慢慢地你可能只需回房3趟,
接著2趟,
到最後寶寶就會自己安靜下一為,
Advertisiment
而不用你管了。
如果寶寶心理很健康,
可以偶爾任由他(她)哭一會兒,
過幾分鐘之後再去抱他(她),
能讓他(她)開始理解分享時間和空間的意義,
並且能真正幫助他(她)盡情發洩情緒。
如果你覺得自己做不到,
也沒關係,
你並不是第一個有這種看法的母親。
這意味著他人的支持會給你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