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面上出售的很多輔食裡都有強化營養素, 有的添加鈣, 還有的添加鋅或鐵。 如果不能綜合考慮添加量與嬰兒需求之間的關係, 盲目使用, 就可能導致這些礦物質過量, 從而增加腎臟負擔, 並增加腎臟致病的幾率。 最讓大家熟知的便是某品牌奶粉導致兒童患腎結石的例子, 因為泌尿系統結石的形成和自然環境、遺傳、機體代謝異常、營養狀況及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 其中輔食添加不當就是其中一個原因。 一般來說, 孩子6個月以後家長就要面對輔食添加的問題。
對於如何正確添加輔食,
Advertisiment
輔食添加原則“從少到多, 從軟到硬”
根據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在4—6月齡後, 嬰兒應該逐步開始添加輔助食品, 以補充體內營養需要, 並使嬰兒逐漸適應奶類以外的食物。
一、保證奶量“輔食”, 顧名思義, 指的是輔助性食品, 並不是主要食物。
Advertisiment
二、添加順序穀類食物(如嬰兒營養米粉)——蔬菜汁(泥)和水果汁(泥)——動物性食物(建議動物性食物添加順序為:蛋黃泥——魚泥——全蛋——肉末)。
三、添加原則每次添加一種新食物, 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 4——6月齡時添加泥糊狀食物;7——9月齡時過渡到可咀嚼的軟固體食物;10——12月齡時轉為以進食固體食物為主的膳食。
先加蛋黃還是純米粉?
好多家長覺得蛋黃這個營養物質好, 補充蛋白質, 含鋅含鐵也高, 這是一個誤區, 當然這與過去我們的經濟條件有關, 那時雞蛋是最好的營養品, 所以會考慮到蛋黃。 我們現在主張首先添加的第一個輔食應該是純米粉。
Advertisiment
米粉能與奶混在一起吃嗎?
有的媽媽為省事把泥糊狀食物和奶混在吃覺得方便, 這是一個誤區。 我們給寶寶加泥糊狀食物, 一方面給他加營養, 另外一方面他要學習咀嚼, 讓寶寶練習舌頭的攪拌能力。
各類輔食添加的比例該是多少?
沒有絕對要遵循的比例, 可以靈活安排, 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兒, 主食是奶, 每天應進食母乳或配方乳600-800毫升, 穀類40-110克, 蔬菜25-50克, 水果25-50克, 蛋黃15克或雞蛋50克, 魚、肉25-40克。 初期一次只喂一種新的食物, 以便判別此種食物是否能被寶寶接收。
Advertisiment
輔食“做”還是“買”?
自己在家做輔食的優點是能夠保證原材料的新鮮。 越是新鮮的食物, 營養素保持得就越好。 但是, 自己做輔食, 從買菜、清洗到加工、製作, 要花費不少時間。 而且孩子吃得很少, 量太小不好做, 一次多做些存在冰箱裡, 營養素也會損失一部分。
購買現成的嬰兒食品是很多職場媽媽的選擇。 嬰兒食品的生產是禁止用防腐劑的, 而且真空包裝的產品, 現成的菜泥確實要比自己做的更精細, 更好吸收, 比較適合小寶寶。 但不能一直給孩子吃過細的食物, 否則牙齒發育不好。 孩子長牙後, 可以嘗試吃些粗一點的食物, 如蘋果, 既新鮮又能讓他練習咀嚼。
Advertisiment
輔食不是越碎越好?
夠碎、夠爛——這是多數家長在給孩子添加輔食時遵循的行為準則, 因為在他們看來,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不被卡到, 吸收更好。 可事實上, 寶寶的輔食不宜過分精細, 且要隨年齡增長而變化, 以促進他們咀嚼能力和頜面的發育。
12個月後, 軟飯、餃子、餛飩、細加工的蔬菜和肉類都可以幫助寶寶鞏固咀嚼功能的發育。 這個時期, 牙齒越來越多, 寶寶的咀嚼、吞咽動作更加協調, 慢慢地還能學會“初級”的吃飯工序, 如用牙齒將粗、硬的食物咬磨細碎。 這些動作能鍛煉舌頭及整個頜面部的肌肉, 為寶寶日後語音發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何得知是否良好消化了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