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熱衷於早教, 想要寶寶聰敏機智, 擁有良好的性格。 但很多父母缺乏早教經驗, 只是按照網站和書籍所說的跟著學, 有時候存在很多誤區也不自知。 家長應該如何避開這些誤區呢?
1、不准掰手指數數
有些家長很注重孩子的早期數學教育, 很早便讓孩子學數數。 但有些家長在孩子數數時不准孩子掰手指, 要學心算, 避免養成靠手指計數的壞習慣。 這對孩子來說未免有點太高難度了。
年幼的孩子思維邏輯還沒有發展成熟, 學習新知識還需要依靠視覺、觸角、聽覺等感官認知來增加認識。
Advertisiment
正確做法:在發展孩子數學概念初期, 不妨讓他們點著實物數, 比如手指、紐扣、水果等等, 從具體的東西開始, 逐漸讓他們學會計算總數, 最後玩個小遊戲, 讓他根據抽象的語言數位拿取相等的實物。
自動播放開關 自動播放 《十月呵護》你給寶寶的早教對了嗎 正在載入... <>
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熱衷於早教, 想要寶寶聰敏機智, 擁有良好的性格。 但很多父母缺乏早教經驗, 只是按照網站和書籍所說的跟著學, 有時候存在很多誤區也不自知。 家長應該如何避開這些誤區呢?
Advertisiment
2、完全照書本養孩子
有句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很多家長對於早教沒有概念, 因此很容易就會書本怎麼說自己就怎麼教。 比如書上說8個月會爬、1歲半會串珠子, 如果自家的寶寶不會, 就異常著急, 以為是寶寶的智力發育有問題。
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他們的性格、發育程度、思維方式的發展都是有著自身特點的。 每個孩子的成長路線都不是一樣的, 科學地因材施教才是王道!
正確做法:當孩子的表現和早教書寫的不一樣時, 家長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或者認為是自家寶寶的問題。 你不妨多多觀察孩子的表現, 綜合考慮寶寶的發展。 寶寶還沒學會走路是不是穿的褲子太多啦?寶寶還不會算數是因為寶寶笨嗎?如果你存在疑惑,
Advertisiment
3、與出生不久的寶寶說話沒必要
嬰兒寶寶還小, 他們聽不懂我們說什麼, 和他對話他能理解回應你麼?因此很多家長乾脆就認為沒必要與出生不久的寶寶說話。 家長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任老師, 在胎寶寶的時候, 其實他們就已經能夠分得出媽媽與其他人的聲音。
嬰兒聽覺研究專家表示:嬰兒腦內的“聽覺地圖”大概到1歲左右完成, 在此期間, 給零歲嬰兒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 越能促進嬰兒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元的敏感性。 現在, 你還認為有必要嗎?
Advertisiment
正確做法:日本媽媽在給寶寶換尿片時會溫柔地和寶寶相視對話, 他們認為這對刺激寶寶大腦的發育很有幫助。 在給寶寶餵奶、換尿布、穿衣服時, 你可以和他來個“小對話”:媽媽在給你換衣服, 涼不涼啊?伸伸小胳膊、抬起頭……。 雖然他們暫時還不會回應你, 但盡可能地和他說話其實是一種語言儲備。 總有天他們積藏已久的詞彙、語句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蹦出來, 給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