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出生後都要經歷皮膚發黃的階段, 其實這就是新生兒黃疸在作怪。 作為新手爸媽, 對於新生兒黃疸雖然不是很瞭解, 但也需要知道它的危險性。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發生膽紅素代謝紊亂, 致使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 進而使皮膚、粘膜、眼球等處出現異常黃色的現象, 稱為新生兒黃疸。 據統計, 6成的足月兒和8成的早產兒都會發生黃疸現象, 前者通常在1周內發病, 後者多發于出生胡24小時內。 新生兒黃疸主要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
新生兒黃疸的幾種常見原因
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象,
Advertisiment
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 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 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 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 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 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 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Advertisiment
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 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 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 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 且造成的黃疸較輕。 據報導, 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
藥物性黃疸
如由維生素K3、K4、新生黴素等藥物引起者。 遺傳性疾病如紅細胞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陷、紅細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纖維病等也可引起黃疸。
母乳性黃疸
因吃母乳新生兒發生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 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 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 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
Advertisiment
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 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 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 逐漸加深, 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 甚至呈白陶土色, 這種黃疸一般B超檢查即可確診。
新生兒黃疸不可忽視
新生兒黃疸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症狀。 如果是生理性的黃疸, 一般兩到三周即可逐步消退。 但是黃疸的病情輕重, 最好不要以孩子身體皮膚的顏色來判斷, 因為目測的方法極不準確。 建議每一個新生兒在出生第七天左右(在黃疸發生的高峰期)都應該在醫院做一個檢查———經皮膽紅素測定, 以判斷黃疸是否嚴重。
如果黃疸一直不褪, 這是因為新生兒體內的膽紅素水準過高,
Advertisiment
對於膽紅素比較高的寶寶, 父母應讓其多曬太陽, 膽紅素高時最好帶孩子回醫院進行藍光治療, 以降低其血清中膽紅素水準。 有些家長覺得剛出生的孩子都會有黃疸, 多喝葡萄糖水、多曬太陽就沒事了。
實際上, 高膽紅素對聽力損害的影響通常要經歷聚集、結合、沉積三個階段, 而還在聚集、結合這兩個階段時, 病變是可逆的, 這個時候積極採取退黃措施, 可以避免產生不可逆的神經損傷, 保護聽力, 但如果任由病情繼續發展, 一旦到了第三步膽紅素沉積時,
Advertisiment
新手爸媽如何護理黃疸寶寶
1、判斷黃疸的程度。 爸媽可以在自然光線下, 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 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 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 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 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 應考慮病理性黃疸, 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 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以免耽誤治療。
3、儘早使胎便儘早排出。 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紅素, 如果胎便不排乾淨, 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迴圈重新吸收到血液裡, 使黃疸增高。
4、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 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
5、在黃疽期間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糖水及熱力,並保護好肝臟。
6、如果黃疽出現過早或消失過遲,或黃疸程度過重,或逐漸減輕後又再加重,嬰兒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臨床症狀時,則屬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5、在黃疽期間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糖水及熱力,並保護好肝臟。
6、如果黃疽出現過早或消失過遲,或黃疸程度過重,或逐漸減輕後又再加重,嬰兒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臨床症狀時,則屬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去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