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理念,培養自信自尊

自信是孩子最重要的品質之一。 將傳統的培養孩子自信的方法與更具啟蒙意義的新方法進行比較會發現, 如今的教育更注重培養孩子作為社會人的角色, 更加講究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

傳統方法:讚不絕口。
兒童教育專家過去堅持認為, 在兒童教育方面不存在過度表揚的說法。 如果你3歲的孩子向你展示一幅他畫的圖畫, 你完全可以給他100分, 告訴他這幅畫簡直棒極了。 如果這幅畫並不是他最出色的一張, 你至少可以找出某個角度說一些鼓勵的話:這些藍顏色用得真漂亮!

新方法:不宜過多表揚,

Advertisiment
要言之有據。
接二連三的表揚讓人聽了感覺空洞、乏味、缺乏誠意, 即使對兒童來說也是如此。 真心實意地稱讚遠比敷衍了事地隨口表揚好上百倍。 如果孩子為某件事付出極大努力, 你就應該給予讚揚和鼓勵。 如果他沒有這樣做, 你就沒有必要對他進行褒獎。 你不應該只對孩子完成的工作予以表揚, 更應該對他為了實現目標而付出的努力大加讚賞, 並且教導他艱苦的努力必將得到回報。

傳統方法:批評會扼殺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找不出任何可鼓勵的話, 你最好什麼也別說”曾在幼年時期受過父母嚴厲斥責的人, 在為人父母後更願意接受這樣的建議。 但是最新的研究結果發現, 傷人自尊的批評與充滿愛心的實話之間存在巨大差別。

Advertisiment

新方法:用誠懇、關心的態度告訴孩子實情。
如果5歲的孩子把他寫給奶奶的信交給你看, 你發現信上的字非常潦草, 你不應該只說:“這是什麼呀?拿回去重寫一遍。 ”你可以婉轉地告訴他:“這上面的字不是你寫得最好看的字。 我見過你寫得更漂亮的字, 為什麼不寫一張更漂亮的呢?”通過實事求是的評價, 你可以贏得孩子對你信任。 用婉轉的方式表達出實際情況, 能夠鼓勵孩子在做事時盡更大的努力。

傳統方法:自我表現機會越多, 越容易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大人說話時, 小孩別插嘴”已經被推翻了。 有專家告訴父母, 應該鼓勵孩子表達出腦海中的真實想法, 有些人甚至允許孩子說“我就不,

Advertisiment
傻瓜”、“你是個大笨蛋”等這類話, 他們認為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情並無不妥。 如果任由孩子隨心所欲地表達想法(不顧忌任何後果), 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有很大的自主權, 而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

新方法:有些自我表達方式會傷害他人, 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如果你聽到孩子說了一些不友善或不禮貌的話, 你應該堅決予以制止, 即使他當時是出於憤怒和傷心也不行。 別為孩子找藉口(“他之所以這樣, 是因為他感到委屈”, 或者“他實在太累、太餓了, 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相反, 你應該指出孩子的錯誤。 例如, 你可以說:“你太沒禮貌了。 ”你應該告訴孩子, 以後不希望再聽到他用這樣的語氣說話, 隨後結束這次討論。

Advertisiment
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 事實上, 這樣一來, 孩子以後就會逐步克服情緒失控的問題, 並增強他的安全感。

<>

> 傳統方法: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增強他們的自我意識。
這一傳統教育理念的根據是:當你讓孩子自己講述他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時, 他會為自己獨立做決定而感到信心倍增。 這並非完全正確, 因為這樣做容易使孩子得意忘形。

新方法:有限的選擇權可以讓孩子生活的世界更真實。
事實上, 生活中沒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人不可能對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做出選擇, 學會處理生活道路上出現的大事小情, 即使令自己感到不快的事也沒有關係, 這有助於培養孩子樂觀通達的生活態度。 如果你讓孩子對他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做主——何時起床上學,

Advertisiment
飯前是否該吃零食, 看那些電視節目——那麼你幫助孩子培養起來的不是自尊, 而是特權意識。

傳統方法:向孩子解釋所發生的一切。
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認識, 他們有必要向孩子解釋清楚自己為什麼會要求他這樣做那樣做。 專家認為, 如果家長不是簡單地指使孩子, 將有助於孩子培養自我意識。 但有些時候向孩子解釋某件事情的重要性卻會難倒爸爸媽媽。 而且解釋和辯解會讓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他們分不清哪一個更重要。 由於未來的世界複雜多變, 事事解釋的教育方法會使孩子滋生煩躁情緒, 而不是自信。

新方法:有些時候, 你只管發號施令, 這並無不妥。
當孩子向你發問:“為什麼我必須這樣做”你偶爾也可以這樣回答他,“因為我是你的父親/母親,我說你要這樣做,你就得這樣做。以後我會告訴你為什麼。”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明白,有些時候他們必須做某些事情,而且不必明白為什麼。最終,孩子會發現你要求他們做的事情是有道理的。這樣的情況多了,孩子會逐漸明白,他可以完全信賴他最愛的大人,也就是你,因為你總是處處為他著想。

傳統方法:孩子越能幹,就會越自信。
根據這條教育理念,孩子越早接觸各種不同的活動,他們獲得啟蒙的時間就越早。結果,父母們在孩子還未出生時,便讓他們聆聽莫札特的音樂,讓他們隔著嬰兒床的柵欄看教育節目,孩子剛上幼稚園就帶他們去上各種培訓班。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兒童整日裡忙忙碌碌,他們甚至需要PDA來安排活動時間。

新方法:少參加活動,多接觸社會。
當孩子的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時候,他們有可能對各種活動敷衍了事,而你最終可能成了干涉孩子生活的人,而不是與他們一起分享快樂的生活。各種後勤工作,接孩子上下學、幫助他們檢查各種用具等,佔據了你有限的時間。事實上,把孩子管得團團轉並不能有助於培養他的自信心,反而讓他疏遠了和社會的關係。所以,父母最好趕快減輕孩子繁重的負擔,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生活的樂趣。孩子會因此覺得身心放鬆,你同樣也能從中感受到快樂,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因而變得更融洽,而這種愛的紐帶正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基礎。


當孩子向你發問:“為什麼我必須這樣做”你偶爾也可以這樣回答他,“因為我是你的父親/母親,我說你要這樣做,你就得這樣做。以後我會告訴你為什麼。”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明白,有些時候他們必須做某些事情,而且不必明白為什麼。最終,孩子會發現你要求他們做的事情是有道理的。這樣的情況多了,孩子會逐漸明白,他可以完全信賴他最愛的大人,也就是你,因為你總是處處為他著想。

傳統方法:孩子越能幹,就會越自信。
根據這條教育理念,孩子越早接觸各種不同的活動,他們獲得啟蒙的時間就越早。結果,父母們在孩子還未出生時,便讓他們聆聽莫札特的音樂,讓他們隔著嬰兒床的柵欄看教育節目,孩子剛上幼稚園就帶他們去上各種培訓班。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兒童整日裡忙忙碌碌,他們甚至需要PDA來安排活動時間。

新方法:少參加活動,多接觸社會。
當孩子的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時候,他們有可能對各種活動敷衍了事,而你最終可能成了干涉孩子生活的人,而不是與他們一起分享快樂的生活。各種後勤工作,接孩子上下學、幫助他們檢查各種用具等,佔據了你有限的時間。事實上,把孩子管得團團轉並不能有助於培養他的自信心,反而讓他疏遠了和社會的關係。所以,父母最好趕快減輕孩子繁重的負擔,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生活的樂趣。孩子會因此覺得身心放鬆,你同樣也能從中感受到快樂,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因而變得更融洽,而這種愛的紐帶正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寶媽們有沒有好的育兒理念,拿出來分享一下。

    “有,說起育兒理念,我建議寶媽有必要去關注一下”美媽不說不“的話題,話題所宣導的”給孩子更大成長空間,更多自由體驗“的理念還是很不錯的,讓父母少對孩子說不,多做鼓勵和引導,孩子不僅玩的開心,還能在過... [詳細答案]

  • 1回答

    什麼是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在蒙台梭利認為要做到信任兒童,信任兒童內在的、潛在的力量,為兒童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兒童自由活動。她特製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傢俱、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兒童進行感官練習。兒童的感官練習對兒童對事物... [詳細答案]

  • 1回答

    蒙台梭利有哪些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裡,有豐富多彩的教具,它們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發展敏感期所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學內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 [詳細答案]

  • 3回答

    孩子有點缺乏自信,生活中該如何培養自信心?

    要言傳身教。 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環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平時,遇事常對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錯”。因為孩子自我評價往往依賴于成人的評價,成人以肯定與堅信的態度對待... [詳細答案]

  • 1回答

    請問蒙台梭利具體有哪些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強調教育者必須信任兒童內在的、潛在的力量,為兒童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兒童自由活動。她特製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傢俱、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兒童進行感官練習。兒童的感官練習對兒童對事物的認識極...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