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99%的鵝口瘡是因分娩造成的?

鵝口瘡, 嬰幼兒時期寶寶最長常見的一種疾病, 由於患有鵝口瘡的寶寶會在舌上、頰內、牙齦或上顎散佈白屑, 融合成片, 因此又稱之為雪口病。

這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 常見於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的嬰兒。 尤其現在到了冬季, 寶寶抵抗力下降, 病毒繁殖更加迅猛, 很容易發病。

鵝口瘡通常主要是因為口腔環境不衛生所造成的。 比如: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 母乳餵養時媽媽的乳☆禁☆頭有細菌, 寶寶平時習慣將玩具、手指等其他異物放入口中引起感染。

更有資料調查顯示,

Advertisiment
99%患有鵝口瘡的新生兒有是因為出生經過產道時, 接觸到媽媽陰☆禁☆道附近的念珠菌而造成的感染。 因此, 正在備孕的准媽媽們在懷孕前一定要把婦科病治好。

如果你家寶寶在餵奶時總是哭鬧不止, 口腔兩側和舌頭黏膜上有白色的斑點那很有可能就是得了鵝口瘡哦。

發現白色斑點後媽媽們可以先用棉簽沾上溫水輕輕拭去, 鵝口瘡往往擦除困難, 擦除後會留有紅色創口, 排除是奶塊的可能。

那我們該如何預防鵝口瘡呢?

◢ 注意口腔衛生很關鍵 ◤

養成餵奶後可以稍微給寶寶喂一點溫水, 也可以用棉簽沾著溫水輕輕的擦拭寶寶口腔黏膜, 千萬不要弄破黏膜, 不然反而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寶寶7、8個月的時候可以讓寶寶每天用溫水漱口。

Advertisiment

餵奶前一定要將雙手洗淨, 如果是母乳餵養, 乳☆禁☆頭用溫水清洗乾淨即可。

雖然鵝口瘡是因為衛生引起的, 但媽媽可不要過分“潔淨”, 不要使用含有消毒劑的濕巾過度的清潔乳☆禁☆頭。 這樣過於潔淨不僅不利於寶寶免疫系統、腸道正常菌群建立的形成, 還容易使寶寶過敏。

奶瓶、奶嘴等餵養工具一定要洗淨後再放入開水燙或者蒸汽中10~15分鐘。

奶瓶、奶嘴在使用後應立即清洗乾淨, 不然奶垢形成沉積, 不易徹底清除。 (奶瓶和奶嘴一定要選擇耐高溫材質, 清洗時切忌不要使用化學消毒劑)

▍溫馨提示:

鵝口瘡易反復, 通常在用藥後幾天內症狀就會消失。 這時一定要根據醫生的要求堅持用藥, 鞏固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