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一天大便幾次_新生兒的大便次數

養生之道網導讀:

新生兒一天大便幾次?從大便就可以知道人體的健康狀況, 特別是剛出生的新生兒。 新生兒一天大便幾次, 怎樣才算健康呢?

Advertisiment

新生兒大便的性狀和頻次並沒有統一的規律, 但是每個嬰兒還是有自己的“規律”。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 如何把握自己的孩子的規律呢?哪些情況是值得注意的?

新生兒最初3日內排胎便, 顏色為深綠色或黑色, 沒有臭味。 胎糞是由胎兒期腸粘膜分泌物、膽汁及咽下的羊水組成, 出生後12小時內開始排泄, 約於二三天內排完。

正常新生兒大便因餵奶成分不同而不同。 母乳餵養的嬰兒, 大便次數多, 每日6~7次, 呈金黃色, 較稀, 但無奶瓣;喂牛奶的嬰兒, 大便次數較母乳餵養少, 每日4~6次, 大便呈淺黃色, 較幹, 這些都屬正常現象。

如果大便次數超過6~7次, 而且有奶瓣及粘液, 或水分增多就是病態, 應設法尋找原因, 給予治療。 嬰兒如果大便太幹,

Advertisiment
排便困難, 可用蜂蜜適量代替白糖放於奶中餵食, 大便即可變軟, 這是因為蜂蜜有潤腸作用。

寶寶大便媽媽知多少

正常大便的形狀和次數

吃母乳的嬰兒大便呈金黃色, 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 均勻一致, 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 通常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 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 但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 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 因此, 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 只要嬰兒精神飽滿, 吃奶情況良好, 身高、體重增長正常, 家長就沒有必要擔憂。

如果嬰兒吃的是配方奶, 那麼大便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 比較乾燥、粗糙,

Advertisiment
如硬膏樣, 常帶有難聞的糞臭味。 如果奶中糖量較多, 大便可能變軟, 並略帶腐敗樣臭味, 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 有時大便裡還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混合餵養的新生兒養的寶寶, 新生兒大便一般3-4次而且量多, 頭幾天裡數可能多達6次, 都屬正常現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 會相應減少。 質稍柔軟, 有明顯臭味, 一般為暗褐色。 您寶寶可能有點腹瀉, 媽媽要注意飲食衛生, 不要吃冰冷的食物。 不要吃得太油膩, 保證營養前提下, 清淡為好, 適合寶寶消化。

吃母乳的寶寶月子裡面便便都多的, 一天拉個5, 6次都正常的, 我兒子兩個多月開始才一天拉三次左右, 過了100天了才一天1回, 每個寶寶都不一樣, 有攢肚子的寶寶過了滿月就幾天拉一次的也有,

Advertisiment
不要擔心。 黃色的便便很健康, 有點酸臭可能是消化不良, 小寶寶基本都有消化不良, 腸胃發育不健全嘛, 沒大礙的。

不要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 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軌跡, 孩子不同, 每日大便次數也不相同。 但要注意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 突然增至5~6次大便, 則應考慮是否患病。

TIPS:

在母乳餵養時, 細心的父母可以通過觀察新生兒的大便, 瞭解母乳的品質, 也可以得知媽媽的營養是否適當, 以便調整飲食結構及科學哺乳。 例如:

新生兒的大便呈黃色, 且糞與水分開, 大便次數增多, 說明新生兒消化不良, 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 因為糖分過度發酵使新生兒出現腸脹氣、大便多泡沫、酸味重, 媽媽應該限制糖的攝入量,

Advertisiment
適當控制澱粉的攝入量。

當母乳中蛋白質過多或蛋白質消化不良時, 新生兒的大便有硬結塊, 惡臭如臭雞蛋味, 此時媽媽應該注意限制雞蛋、瘦肉、豆製品、奶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的攝入量。

當母乳餵養不足時, 大便色綠量少且次數多, 呈綠色粘液狀, 新生兒常因饑餓而多哭鬧。 這種情況只要給予足量餵養後, 大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當母乳中脂肪含量過多是, 新生兒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 糞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 這時可縮短每次餵奶的時間, 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 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 容易消化, 富於營養, 而後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 不易消化。 必要時母親可在餵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 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當腸道感染時,大便呈溏薄或水樣的粘液便,且膿性腥臭,這時需要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當腸道感染時,大便呈溏薄或水樣的粘液便,且膿性腥臭,這時需要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