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不哭怎麼回事

當在產房外焦急的親友聽到嬰兒啼哭的那一刻起, 就充滿了喜悅與激動, 因為那是一個嶄新生命降臨人世的信號。 小生命降臨人世, 每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動作和表情, 都會給父母帶來無比的喜悅。 然而, 有些寶寶來到世上時, 卻是寂靜無比的。 活動少, 面部缺乏表情, 很少哭鬧等現象, 卻誤認為孩子很“乖”。 殊不知孩子在“乖”的假像下, 可能隱伏著智力低下的疾病。 因此, 年輕的父母可以按照以下幾點觀察新生兒的情況:

不會笑或很晚才會笑

正常孩子2個月左右就會笑, 4個月時能放聲大笑。 假如不會笑或很晚才會笑則是智力低下的一種信號。

Advertisiment

眼睛功能發育不全

一般來說1個月的嬰兒就會用眼睛注意周圍環境, 再大一點就會轉動眼球, 跟蹤他有興趣的事物。 但是智力低下的嬰兒則對周圍的人或事物常常表現為無動於衷。 對聲音反應差。 嬰兒對周圍的聲響常常特別敏感, 會害怕很大的噪音或者打雷之類的巨響。 如果他對聲音沒有什麼反應, 即便是聽到不普通的聲音也顯得特別“老實”, 則常常是智力障礙的徵兆。

平時哭聲少

寶寶都會經常哭, 餓的時候哭, 尿濕的時候也哭。 如果孩子哭得很少, 遇到什麼事情只會尖叫, 或者對外界刺激顯得很淡漠, 往往是智商比較低的表現。

餵養困難

咀嚼晚, 吃固體食物不易咽下並且常常出現嘔吐也是智障的徵兆。

Advertisiment
1歲以內小兒流涎可以說是正常現象, 但1周歲後還淌口水便要想到智力障礙的可能。

動作笨拙

出生3~5個月的嬰兒特別喜歡玩自己的手, 但到6個月後仍不會玩手或到2~3歲還喜歡將玩具往嘴裡放就不正常了。 與同齡正常嬰兒相比, 智力低下的孩子動作笨拙, 等到學會走路後兩腳還是相互亂踢, 平時無目的的活動較多。

活潑好動其實是孩子們的天性, 即使日後長大成人後, 性格會有所差異, 但一般情況下, 在嬰幼兒時期性格都是較為活潑好動, 好哭鬧的。 因此, 當您的孩子出現以上幾種情況時, 一定要小心謹慎, 留心觀察孩子們的一舉一動, 切不可以為孩子安靜好養而忽視潛在的問題。

Advertisiment

總結:新生兒的哭聲牽動著父母的心, 那是新生命的誕生, 也是新的希望。 寶寶平時的哭鬧也是自身情緒的正常發洩。 因此, 一旦您的寶寶對周遭環境的反應有些遲鈍, 或者默不作聲那可能癡呆或其他疾病的前兆, 此時, 父母一定要留心寶寶的一舉一動。 如果發現有異常一定要及時到醫院聽取醫生的意見並配合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