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小兒, 有時不好好吃奶, 有些家長認為是“胎火”, 就自己給小兒服用一些小兒藥或小兒中藥, 更有些家長用粗布給嬰兒擦口腔, 這些都是錯誤的, 也是很危險的。
小兒生後吃奶不好的原因很多, 常見的如環境溫度過低或過高, 嬰兒口腔長“馬牙”, 嘴裡長鵝口瘡, 或新生兒有感染性疾病等。
新生兒要求一定的溫度, 體重越小要求環境溫度越要比正常高些。 如室溫太低或太高時, 新生兒首先表現為不吃奶, 隨後就會出現更嚴重的病症。
“馬牙”是長在新生兒齒齦上的白色小的顆粒狀物, 硬得像牙齒一樣,
Advertisiment
鵝口瘡, 是長在新生兒口腔黏膜上的白點狀或片狀的膜樣物, 它是一種黴菌感染, 多發生在人工餵養的小兒。
新生兒在患肺炎、敗血症等感染性疾病時, 也常表現為吃奶不好, 有時會伴有其他症狀,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不可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