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不愛喝奶是鬧哪樣

新生兒厭奶的特徵是嬰兒發育正常, 活力很好, 只是吃奶量暫時減少。 “生理性厭奶期”在嬰兒是很常見的現象, 常發生在兩個時期。 有的新生兒喝奶量一向正常, 到二、三個月大, 突然喝奶量減少, 但活力、體重都正常, 無任何病態。 這主要是在二、三個月前吸奶是種反射動作, 祗要給予奶水就喝, 但是之後就會按身體實際需要和食欲來調整奶量, 所以食量可能會變少。

生理厭奶

厭奶的發生並非就代表著寶寶會營養不良, 如果寶寶的成長曲線屬於正常, 且活動力一如往昔, 無其他異常的現象發生, 就像有些生理的不適症狀會導致寶寶厭奶(如:剛打完預防針、長牙期間、脹氣等),

Advertisiment
這種情形通常持續幾天後即恢復正常, 父母就毋須過於擔憂。 然而如果寶寶食欲仍然不振, 且出現活動力變差的情形, 則有必要察覺是否有其他的生理疾病了。

生理性厭奶又可分為真正的生理厭奶和心理厭奶兩部分。

生理厭奶

真正的生理厭奶指的是因為孩子生理發育過程中的問題, 導致進食後孩子出現不適感覺, 從而產生對進食的暫時不感興趣或抵抗現象。 孩子生後4-6個月內比較容易出現一種導致嬰兒頻繁哭鬧的現象——嬰兒腸絞痛。

這種現象是由於孩子胃腸蠕動等功能尚未發育成熟, 出現的生理性腹痛現象。 還有在孩子出牙時,

Advertisiment
由於牙齦腫脹, 造成吃奶時不適感。 再有, 嬰兒對牛奶蛋白不耐受或過敏, 也會出現進食嬰兒配方奶粉後腹部不適。 這些現象共同的特點是進食時嚴重哭鬧或哭鬧加重。

小編點評:生理性厭奶是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未完善的緣故, 再加上寶寶在進食時嚴總的哭鬧, 而這一種現象很容易引起寶寶腸絞痛或生理性腹痛的情況出現。

心理厭奶

心理厭奶

1、 進食食物間味道差異較大。 孩子在生後會儘快接受母乳或配方奶餵養。 可是, 在孩子3-4個月時,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添加果汁、鈣水等味道比母乳或配方奶重很多的液體, 而且這些液體也通過奶瓶餵養。 這樣非常容易導致孩子的混淆。 為何同為奶瓶進食的液體, 會有味道上如此的差別。

Advertisiment
待孩子味覺有些發育時, 他們就會作出選擇, 躲避奶汁的餵養, 而等待果汁等味道較重的餵養過程。 因為食物味道上差別造成的“厭奶”只能通過調整味道來解決。

存在厭奶現象的孩子中最為常見的原因是心理因素。 由於一些因素的干擾, 致使孩子對吃奶, 特別是配方奶餵養的興趣降低, 出現進食奶量減少, 因此被冠以“厭奶”。

2、 孩子進食時的環境過於嘈雜。 隨著嬰兒長大, 神經系統必將逐漸成熟。 其中, 表現在對外界事情的興趣逐漸增強。 可是, 家長在給孩子餵奶或喂輔食時, 經常會說一些鼓勵孩子好好進食的話語, 其他家長也可能會有來回走動或其它可能影響嬰兒的舉動。 由於嬰兒不可能理解家長鼓勵他進食話語的含義,

Advertisiment
只能理解大人發音的動作。 因此, 喝奶或吃飯時孩子也學著發音“說話”。

如果孩子進食時, 家長的走動或其它聲音都可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所以, 在孩子進食時, 家長可以自己也在進食或嘴裡咀嚼食物, 比如口香糖等, 以此引導孩子進行咀嚼。 孩子喝奶或進食時, 家長最好不要說話或做其它動作, 這樣孩子可以比較專心地進食。

小編總結:心理性厭奶是源自寶寶的心理問題, 這是寶寶厭奶現象最常見的原因。 因此, 媽媽只要確定寶寶屬於是哪一種厭奶原因, 採取正確的措施, 便能解決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