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畸形是指胚胎早期, 胎兒在子宮內因某些因素而發生的結構或染色體異常的疾病(不包括代謝疾病)。 胎兒畸形約占存活新生兒的3%左右。
出生缺陷≠先天畸形有人把“出生缺陷”理解為“先天畸形”, 這不全面, 兩者有共性但不能等同。 出生缺陷是一系列先天性疾病的總稱, 是指由於胚胎發育紊亂引起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精神、行為等方面的異常, 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礙、代謝性疾病等。 而先天畸形指先天性的形態結構異常, 僅是出生缺陷中的一部分疾病。
最常見的胎兒畸形有:21-三體綜合征、先天性心臟病、神經管缺陷、唇齶裂、多指/趾、腦積水等。
Advertisiment
1.母體或環境因素
早孕期胎兒吸收過多的放射線;
化學劑:某些藥物可導致胎兒畸形, 尤其是在孕早期服用某些藥物、接觸農藥、長期大量飲酒, 以及接觸吸收汞、鉛等重金屬;孕期母親感染torch等微生物;早孕期高熱;孕期糖尿病;
飲食因素:比如:食物中葉酸缺乏, 會增加胎兒神經管缺陷和唇齶裂的風險。
2.遺傳因素
是指來自父母親的遺傳物質的異常而造成畸形, 如父母染色體異常、父母攜帶突變基因、近親結婚等。
新生兒畸形的孕期檢查目前常用方法有:
胎兒B超:是常用方法, 一般在懷孕20~24周檢查。 由於超聲的解析度有限以及技術原因, 並不是所有的畸形胎兒都能用B超測出,
Advertisiment
胎兒磁共振檢查:是對超聲檢查的重要驗證和補充診斷手段, 尤其在診斷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方面更為突出。
介入性產前診斷:技術條件要求較高, 是通過羊水穿刺、臍帶血穿刺等技術, 可對胎兒細胞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基因檢測, 從而對某些胎兒先天性疾病做出診斷。
新生兒畸形的預防1.婚前醫學檢查, 及早發現會影響後代健康、引發胎兒畸形的一些疾病, 如乙肝、性病等, 只有治癒這些疾病後才能懷孕。
2.做好懷孕前的準備工作, 做到有準備、有計劃地懷孕, 進行必要的檢查, 如通過打風疹疫苗來預防風疹病毒感染。
3.孕前服用葉酸:懷孕前3個月到孕後3個月服用葉酸, 可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
Advertisiment
4.高危孕婦應進行產前諮詢。
5.懷孕後定期產檢, 避免接觸不良環境和藥物, 戒酒戒煙, 做唐氏篩查、B超檢查等。
6.懷孕早期, 避免發燒感冒。
7.孕前和孕後遠離貓狗等寵物, 避免吃含黴菌的食物。
8.懷孕前後不要染髮;避免接觸電磁輻射, 服藥、拍片前需諮詢醫生。
應對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是指在胚胎發育時期, 由於遺傳、病毒感染、藥物、射線等因素, 造成胎兒心臟及大血管的解剖結構異常, 或出生後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的情形。 在各種先天畸形中, 先天性心臟病占28%。
在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中, 以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樂四聯症及房間隔缺損最多見。 對先天性心臟病, 應儘早診斷, 明確類型, 合理治療。
Advertisiment
病因:
孕早期(5~8周)是胎兒心臟發育最重要的時期, 也是先心病的發生時期, 此時一些因素極易導致胚胎心臟發育異常。 先心病發病原因很多, 除了遺傳因素外, 絕大多數為環境因素和孕母因素造成, 如:
孕婦患糖尿病、高齡妊婦、妊娠時服用藥物、感染病毒、環境污染、射線輻射等, 都會使胎兒心臟發育異常。 尤其懷孕早期感染風疹病毒, 會使新生兒患上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可因先心病畸形的複雜程度、年齡等而不同, 如:新生兒吃奶時吸吮無力、餵奶困難;嬰兒拒食、嗆咳、呼吸急促, 口唇、指甲青紫;嬰幼兒多汗、臉色蒼白、肢冷、煩躁、聲嘶, 嚴重者可發生心力衰竭、呼吸困難、發紺或昏厥。 確診需要做一系列檢查。
Advertisiment
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除部分動脈導管外, 主要是依靠外科手術矯治。 如今, 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正在成為根治先天性心臟病的有效方法, 但是一些複雜的、有合併症的心臟病, 還需要手術治療, 不同的先心臟有不同的治療方案。 一般來說, 80%的先天性心臟病兒童, 最佳治療時間是6個月至2歲。
預防:
先天性心臟病分三級預防。
第一級:准媽媽戒煙、戒酒, 在孕前和懷孕早期要預風疹、感冒病毒感染, 避免接觸輻射, 加強營養, 慎重用藥, 以減少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
第二級:在胎兒期做一些檢查篩選, 懷孕18~20周可以在直接或者間接的超聲、磁共振下, 能夠看到患者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 室間隔缺損的, 可以繼續妊娠把胎兒生下來;如果是很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 可以在懷孕早期終止妊娠。
第三級:手術,不同的先天性心臟病用不同的手術方法。
可以在懷孕早期終止妊娠。第三級:手術,不同的先天性心臟病用不同的手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