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到底應不應該把便?母嬰專家竟然這麼說!

我們都知道新生寶寶的身體各部位都比較柔軟, 在沒有學會站立以前, 寶寶的頭部不能很好的挺頭, 這個時候給寶寶把便, 他(她)的頭就會往前傾斜, 導致呼吸道堵塞、呼吸不順暢、大腦缺氧。

寶寶的脊髓脊椎還沒有很好的彎曲度, 他(她)的背神經也沒有那麼堅強, 給寶寶把便也會使得脊椎發生自然的彎曲, 導致內臟、胸腔受到擠壓, 對寶寶也是相當不利的。 我們在給寶寶把便時的姿勢對寶寶也是有危害的, 新生寶寶的關節、韌帶都是比較鬆弛的, 關節活動也沒有那麼強硬。 如果媽媽把便時寶寶不聽話,

Advertisiment
或是掙扎、哭鬧, 他(她)的關節不穩定, 就會造成損傷。 除以上之外, 一般家長給寶寶把便的時間有時過於長, 而新生兒盆底肌還未發育完善, 此時寶寶的肛門長時間受到重力作用的影響, 很容易造成脫肛。 所以鄭老師的觀點是, 新生寶寶尿便是不受大腦支配的, 屬於脊髓反射, 寶寶如果想要尿便, 他(她)自然的就會排泄出來了。

錦囊:爺爺奶奶輩的老年人偏向早一點把便, 理由是“早把便早上規矩”, 其實對於這一說法並不正確。 等寶寶1歲半至2歲的時候, 嬰幼兒心理和生理器官發育逐漸成熟, 如嬰幼兒的膀胱具備控制能力, 並具備了訓練大小便的基礎, 能夠聽懂和配合家長的抱姿和口語提示, 適時地做出示範。 這樣做才是對寶寶最有利的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