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吐奶處理方法:生理要調整病理要就醫

新生兒應該如何處理?有很多新手媽咪剛懂得如何餵養寶寶, 但又要面臨新生兒吐奶處理難題。 不想做一個在寶寶吐奶的時候手無寸鐵, 只懂擔憂的媽媽?那你就要細讀本文了。 從生理性吐奶到病理性吐奶的處理辦法, 一一告訴你。

一、生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指的是寶寶只有輕微的吐奶, 吐出物為奶液, 通常會從嘴角流出, 寶寶不伴有其他不適。 這種情況媽媽只需要讓寶寶側臥就可以了, 無需擔心。 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預防孩子生理性吐奶。

1、有乳☆禁☆頭凹陷的媽媽, 要將乳☆禁☆頭拔出, 有機會的話, 這個動作要從懷孕晚期開始。

Advertisiment
用奶瓶餵奶時, 要注意橡皮乳☆禁☆頭扎眼不要過大, 防止寶寶吸奶過急、過沖。


生理性吐奶要調整

2、餵奶的姿勢要“眼高手低”。 也就是說, 乳母在抱著孩子餵食母乳的時候, 要儘量把孩子的頭部置高一些, 而身子則略低點, 這樣可減少寶寶吐奶的現象發生。 而在給寶寶餵食奶粉的時候, 則盡可能讓寶寶坐著或者是站著喝, 不可讓寶寶躺著喝。

3、適當減少每次的餵奶量。 當寶寶會出現吐奶的現象時, 則可縮短一下每次餵食的時間, 不可長時間的給寶寶餵食, 要讓寶寶慢慢地消化吸收, 漸漸的等寶寶的腸胃適應後就不會出吐奶的現象了。

4、每次餵奶後要給寶寶拍嗝, 然後以側臥的姿勢讓寶寶重新入睡。

Advertisiment
餵奶的最好姿勢為抱著喂。 為餵奶的時候, 不宜逗寶寶玩鬧, 也不宜在寶寶哭泣的時候餵奶。 另外如果孩子吐奶嚴重的話, 如果孩子是奶粉餵養的話可以服用防溢乳奶粉, 現在幾個大品牌的奶粉都有這個品種。

上述就是新生兒生理性吐奶的預防和處理事項, 新生兒生理性吐奶也稱為溢奶, 是不需要特殊治療, 爸媽只需要合理餵養和加強護理,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和胃腸功能逐漸完善, 一般待寶寶半歲左右, 溢奶的情況就會慢慢好轉。

二、病理性吐奶

通常病理性吐奶吐出物會比較多, 還有可能夾雜糞便、膽汁、胃酸等其他東西。 寶寶還可能會有精神較差、臉色不好、食欲低下以及經常哭鬧的情況。 如果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就開始吐奶,

Advertisiment
量較多, 甚至呈噴射狀吐奶, 或者除外還伴有其他異常的症狀體征, 這表明寶寶是因為生病而引起的吐奶, 屬於病理性吐奶, 爸媽應該及早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常見的會引起新生兒吐奶的疾病有:羊水吸入、幽門痙攣、感染因素(新生兒嘔吐最常見的原因)、消化道畸形、食道閉鎖、幽門肥厚性狹窄、腸閉鎖、腸旋轉不良、先天性巨結腸等。


病理性吐奶要儘早就診

對待新生寶寶的不尋常嘔吐, 家長要做的就是儘早帶寶寶就診。 就醫後, 醫生會先瞭解寶寶的發病史、分娩過程中有否發生意外、是否吸入羊水、餵養史以及胎便排出情況和其他伴發症狀是非常重要的, 臨床應該注意新生兒的腹部, 觀察有無胃型、腸型、腹部腫塊以及應仔細檢查肛門。

Advertisiment
對早期出現頻繁嘔吐者, 在沒有明確診斷前應先於禁食, 一旦發生嘔吐, 應取側臥位, 以避免窒息的發生, 同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為了方便醫生檢查, 你可以拍下寶寶的嘔吐物, 記錄寶寶嘔吐的次數和嘔吐後的精神狀況。 如果在就醫前寶寶曾經嘔吐, 還可以保留一點以備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