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吮乳無力的定義

2017-05-15 1452

新生兒喝的奶突然少了很多, 好像不知道餓一樣, 吮乳時間短且無力, 總是會出現嗆奶的情況。

引起新生兒吮乳無力的原因

中醫學認為吮乳無力主要是因為孩子的先天稟賦不足, 氣血未充, 元陽不振, 在出生以後調養不夠, 感受寒邪, 因此在北方的寒冷冬天發病率高。 西醫學對於出現這個病症的原因還不是非常明確, 一般都是由於受寒、早產、感染窒息等多種原因造成的。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 體溫經常會隨著外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 皮下脂肪少,

Advertisiment
非常容易散熱;新生兒皮下脂肪中飽和脂肪酸成分相對多, 熔點高, 體溫低時易凝固, 因此產熱主要通過過棕色脂肪, 還需要充足的氧氣, 當缺氧、寒冷, 酸中毒等因素存在時, 產熱的過程就會受到影響, 因此就會出現寶寶的脂肪儲存不足。

新生兒吮乳無力的檢查診斷

1、剛剛出生的寶寶過於瘦小, 肌肉瘠薄, 臉色慘白, 沒有什麼精神, 氣弱聲低, 吸奶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力氣, 筋弛肢軟。 通常情況下體重低於2500g, 身長少於45cm。

2、有早產、多胎、准媽媽生病, 早產等各種造成先天不足的病因, 還有胎盤、臍帶異常等。

3、准媽媽在生產之前有感染、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羊水污染、臍部感染及皮膚黏膜破損或感染等病史。

4、如果真的是吮乳無力,

Advertisiment
一般的表現是不吃、不哭、少動、沒有什麼精神, 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嘔吐, 容易受到驚嚇, 體溫不升或發熱, 臉色蒼白, 還會伴有進行性加重的黃疽, 肝脾腫大。 有一些寶寶還會有抽搐、硬腫症等情況。 檢查的時候要觀察臍部、皮膚、甲溝及黏膜傷口等處有無感染病灶。

5、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少於4x109/L或超過25x109/L有助於診斷。 如果白細胞的數量正常, 但是培養皿上有致病菌生長, 即可確診。

注意與以下症狀鑒別:

1、新生兒少吃:孩子一出生肯定會哭會吃會動。 少吃少哭少動, 就說明孩子生病了。 少吃少哭少動, 俗稱“眠起了”, 有很多原因都會造成這個現象。

2、新生兒反應低下:反應低下(decreasedresponsiveness)是一組臨床症狀包含一定程度的意識障礙肌張力減退肢體活動減少,

Advertisiment
哭起來聲音小。 新生兒不僅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表現反應低下, 其他如重症感染休克脫水、酸中毒代謝紊亂、貧血低體溫和呼吸衰竭等, 均可表現反應低下, 臨床上反應低下是常被用來判定各種疾病病情輕重程度的一個表現。

新生兒吮乳無力的治療

1、餵奶後豎著抱寶寶, 拍拍寶寶的背, 直到寶寶打嗝了。

2、餵奶後發現寶寶尿了, 暫時等一下, 等到寶寶熟睡後再輕輕更換。

3、如寶寶吃奶急, 可以減緩寶寶吸奶的速度。 如奶水比較沖, 可以用手指夾住乳暈後部, 降低奶水的流速。

4、要讓寶寶含住乳暈, 防止吸進去太多的空氣。

5、使用奶瓶時, 要讓奶汁充滿奶嘴, 減少寶寶吸入空氣的量。

新生兒吮乳無力的預防

做好產前檢查,

Advertisiment
重視寶寶的生長情況。 妊娠反應過於嚴重要積極治療, 預防妊娠中毒症, 防止出現貧血現象, 多休息, 避免感染。 胎兒期如果寶寶發育不良, 准媽媽可以吃些藥來補腎培元, 促進胎兒宮內發育。 懷孕期間定期進行產檢, 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對胎膜早破、宮內窒息或產程過長的新生兒應進行預防性治療。

寶寶出生後要積極觀察面部情況、吮奶、精神狀況及體溫變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