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哭鬧,五大安撫技巧

看著不會表達、嬌小柔軟的寶寶沒完沒了的哭鬧, 媽媽們真的非常焦急和無奈。

一般情況下, 寶寶啼哭時, 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可能寶寶餓了, 然後把乳☆禁☆頭或奶嘴塞到寶寶口中。 其實, 寶寶的哭是他與人交流和溝通的方式, 他用哭來表示意願, 希望爸爸媽媽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比如餓了、尿了、冷了、熱了或身體不適等。

所以, 寶寶哭鬧時媽媽們要查找原因。 如果在排除了各種原因之後, 寶寶依然不停哭鬧的話, 不妨試試下面五種方法來安慰寶寶。

技巧一:包裹

包裹嬰兒, 這是每一位媽媽都必須要學會的育兒技能。

Advertisiment
寶寶出生後, 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 特別是神經髓鞘尚未形成。 而包裹寶寶, 能夠減少他由於刺激帶來的反應。

另外, 包裹模擬了寶寶在子宮內一直被緊緊裹著的狀態, 對寶寶有安撫作用。 新生嬰兒身體柔軟, 不能抬頭, 抱的話要小心翼翼額, 尤其是餵奶的時候, 特別不方便。 把寶寶包起來可以一下子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 給新生兒“打包”是有必要的。

有些地方流傳“蠟燭包”, 用布把寶寶的兩條腿拉直捆好, 把胳膊也捆好, 認為這樣可以避免以後長成O型腿。 實際上O型腿是小兒“缺鈣”導致骨骼軟化造成的, 不是捆綁可以預防的。

這種“蠟燭包”不僅限制了寶寶的自由活動和正常呼吸, 而且嚴重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

Advertisiment
寶寶下肢的自然狀態是屈曲狀, 下肢屈曲略外展的體位還可以防止髖關節脫位。 捆繩要松一點, 不要在寶寶手臂周圍捆繩, 以免影響寶寶自由伸展彎曲。

技巧二:側躺或飛機抱

平躺的睡姿對寶寶來說是相對安全的, 但卻不能很好的安撫寶寶, 此時家長可以採取側放寶寶, 或者使用飛機抱的姿勢抱寶寶。

飛機抱是指讓寶寶趴在手臂上, 有利於寶寶排除胃裡面的空氣, 一般用來緩解嬰兒腸絞痛。 寶寶側躺時需要有家長在身邊, 防止寶寶睡著後翻為俯臥, 增加新生兒猝死症風險。

技巧三:發出聲音

有了小寶寶, 很多人都習慣於讓家裡儘量保持“絕對安靜”, 甚至連家人之間的正常交談都靜悄悄的, 走路也躡手躡腳的,

Advertisiment
生怕弄出動靜嚇著寶寶。

其實寶寶不需要絕對的安靜。 想想看, 寶寶在子宮裡24小時都聽著媽媽血液流動和心臟跳動的聲音, 這些聲音比一個吸塵器(或者其他白噪音)工作的聲音還大聲呢。

所以, 家長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把, 不用刻意地為寶寶製造“絕對安靜”的環境。

技巧四:輕柔地搖晃

這一點, 是家長們使用最多的, 也是寶寶非常樂意接受的。

寶寶子宮裡的生活時不時是搖晃著的(想想當你懷孕下樓時子宮裡寶寶的感受)。 很多寶寶喜歡在推車裡跟爸爸媽媽出去玩和坐汽車安全座椅出去兜風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搖晃寶寶能很好地安撫他們, 不過要注意給寶寶的頭部和頸部支持, 並且搖晃的動作一定要輕柔。

Advertisiment
絕對絕對絕對不要在你生氣或者心情不好時使勁搖晃寶寶。

技巧五:吮吸

寶寶在預產期前的3個月就開始練習吮吸手指了, 所以當寶寶哭鬧的時候, 可以給寶寶餵奶, 或是當寶寶不餓時給寶寶吮吸洗乾淨的手指, 或者使用安撫奶嘴(出生6周以後再使用以防止乳☆禁☆頭混淆)。

因為吮吸不僅可以緩解寶寶的饑餓感, 還可以啟動大腦深處的鎮靜神經, 讓寶寶快速安靜下來, 進入滿意放鬆的狀態。

小麼說說:哭鬧是新生寶寶的一種語言, 所以新手爸媽無需擔心。 嬰兒哭鬧, 是想表達他的意願, 家長應及時查找原因並儘快安撫寶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