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實在難養得很!”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這句話道出了很多父母的心聲。
有時,
在路邊電線桿上,
我們能看到這樣的“布告”:“天慌慌地慌慌,
我家有個夜哭郎,
過路行人念三遍,
一覺睡到大天亮。
”這樣的方法表明:做家長的對孩子的哭鬧實在是無可奈何,
于是采用了迷信的手法。
新生兒總是哭,
家長怎么辦?
新生兒出生后的第一聲啼哭,
表明了他向世界宣告:他來了。
父母要從實踐中學會鑒別新生兒哭聲所傳遞的信息。
據研究,
嬰兒通過哭的表情和動作反映出來的情緒,
很早就有所分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
Advertisiment
饑餓的啼哭:有節奏, 啼哭時還伴隨著閉眼、號叫、雙腳緊蹬, 如同蹬自行車那樣。 出生第一個月時, 有一半啼哭是由于饑餓或干渴引起的。 到第6個月, 這一類啼哭就下降為30%。
發怒的啼哭:聲音往往有點失真。 因為嬰兒發怒時用力吸氣, 迫使大量空氣從聲帶通過, 使聲帶震怒。
疼痛的啼哭:事先沒有嗚咽,
Advertisiment
恐懼或驚嚇的啼哭:突然發作, 強烈而刺耳, 伴有間隔時間較短的號叫。 不稱心的哭和招引別人的哭, 先是長時間吭吭吱吱, 低沉單調, 斷斷續續。 如果沒有人理他, 就要大哭起來。
從上述可知, 新生兒啼哭既是生理的需要, 又是對外界反應和表達自身需要的方式。
Advertisiment
在沒有疼痛或腹脹的情況下, 嬰兒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里大哭幾個小時, 這種哭多發生這在2~4周的新生兒, 稱為“周期性煩躁哭泣”原因是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 造成周期性煩躁所致, 疲勞也是個原因。 這時, 將孩子抱起來, 或看看他的臉, 或將手輕輕壓在他的胸前, 這樣就可以停止啼哭。 嬰兒出生以后, 家長就應該著手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給孩子充分的母愛, 這種周期性煩躁哭泣就會相對減少。
在良好的護理條件下, 嬰兒隨著年齡增長, 哭的現象逐漸減少。
Advertisiment
總之, 家長必須對孩子的啼哭要有思想準備, 并且要采取合乎自然的科學態度去對待它。
編輯: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