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嘔吐問題可大可小

新生寶寶在喝奶的時候出現嘔吐現象, 是常見的吐奶還是另有原因呢?爸爸媽媽要注意觀察新生寶寶嘔吐的表現, 分清是生理性溢奶還是疾病引起的。 為了幫助新手爸媽, 親寶小編和您一起學習有關嘔吐的知識, 瞭解當寶寶發生嘔吐時您可以採取的措施。

為什麼新生兒容易發生嘔吐?

嘔吐是指胃內容物和一部分小腸內容物在消化道內逆行而上、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動作, 是消化道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

新生兒由於其生理結構及功能的特點, 食管較鬆弛、胃容量小且呈水準位元、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而賁門括約肌發育差、腸道蠕動的神經調節功能較差、腹腔壓力較高等特點,

Advertisiment
故容易發生嘔吐。

新生兒的嘔吐物常從口鼻同時噴出, 易導致窒息, 甚至死亡, 所以需要父母高度重視。

導致新生兒嘔吐的常見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感染

感染引起的嘔吐是新生兒內科最常遇到的情況, 感染可以來自胃腸道內或胃腸道外, 以胃腸道內感染多見, 而胃腸道外感染引起的嘔吐也很常見。 胃腸道內的幾乎所有感染都可以引起新生兒腸炎, 嘔吐為新生兒腸炎的早期症狀, 嘔吐物為胃內容物, 少數含有膽汁。 隨後出現腹瀉, 容易合併水、電解質紊亂。

2.餵養不當

約占新生兒嘔吐的1/4。 餵奶前奶具或乳☆禁☆房消毒不嚴格;餵奶過多過頻;奶嘴孔過大,

Advertisiment
致使吸入大量空氣;乳☆禁☆頭放入口腔過多, 刺激咽部;配方奶太熱、太涼或太濃, 頻繁更換配方奶品牌;餵奶後過多過早翻動寶寶等, 都容易引起新生兒嘔吐。 嘔吐時輕時重, 並非每次餵奶後都吐。 嘔吐物為奶水或奶塊, 不含膽汁。

3.消化道畸形

胚胎時期各臟器分化和發育的異常, 尤其是前、中、後腸的異常, 容易造成消化道的畸形, 使攝入的食物或消化道分泌物不能順利通過腸道, 逆行後從口腔排出, 形成嘔吐。 如食道閉鎖、先天性腸閉鎖、十二指腸隔膜、腸狹窄、腸旋轉不良、肥厚性幽門狹窄、幽門痙攣、先天性巨結腸、膈疝、食道裂孔疝、迷走血管壓迫食管、環形胰腺、消化道重複症等均可有嘔吐表現。

4.消化道功能發育不全

Advertisiment

如胃食道反流等, 一般不伴有病理性的異常, 出生後數月至1歲可以自愈。

5.新生兒嘔吐中樞發育不完善

容易受全身炎症或代謝障礙產生的毒素刺激, 引起嘔吐, 這主要可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疾或遺傳代謝性疾病。

6.咽下綜合征

約占新生兒嘔吐的1/6。 胎兒吞咽羊水到胃腸道, 對胎兒胃黏膜沒有明顯的刺激。 在分娩過程中, 如有過期產、難產、宮內窘迫或窒息, 胎兒吞入過多的羊水、污染的羊水、產道中的分泌物或血液, 可以刺激胃黏膜引起嘔吐。 嘔吐可以表現為出生後即吐, 餵奶後嘔吐加重, 為非噴射性嘔吐。 嘔吐物為泡沫黏液樣, 含血液者則為咖啡色液體。

7.其他急症

如嵌頓疝、腸套疊、顱內壓升高等。

新生兒嘔吐中有相當部分不需要到醫院就診,

Advertisiment
家長可以根據不同原因自己進行預防或簡單的處理。

以下情況需要及時就醫:如果遇到嘔吐物中含膽汁(嘔吐物中含黃綠色液體), 嘔吐量較大、較頻繁, 或同時合併有腹脹、腹瀉等表現的, 應該及時就診, 以免延誤病情。

新生兒嘔吐的治療要點:

1.改善餵養方法

(1)餵奶前:不要讓寶寶過於哭鬧;不要頻繁更換配方奶品牌;選擇孔大小適當的奶嘴, 注意奶汁的濃度及溫度;注意奶具及乳☆禁☆房消毒。

(2)餵奶時:奶瓶要有一定的傾斜, 讓奶充滿奶嘴;防止寶寶吸奶過急。 不要讓寶寶吸吮帶孔的空奶嘴, 以防吸入空氣。

(3)餵奶後:不要過早地翻動寶寶;將寶寶抱起伏在肩上, 輕拍其背部, 使空氣通過打嗝排出來;之後將寶寶上部墊高,

Advertisiment
右側平臥。

2.禁食

對於一些餵養不當及輕度的胃腸道感染所致的嘔吐, 一般禁奶1~2頓即可, 但應注意越小的新生兒禁奶時間要越短, 以防發生低血糖。

3.對因治療

對於有感染者給予合適的抗生素治療;對於顱高壓者(顱高壓的嘔吐, 常呈噴射性, 且多伴有劇烈頭痛、頭昏)予以降顱壓治療;對於消化道畸形者予以手術治療。

4.藥物治療

對於絕大多數新生兒嘔吐, 並沒有十分有效的藥物治療。 但胃食管反流的寶寶除了餵養調整外可用胃動力製劑(嗎丁啉)或解痙劑(阿托品)治療;而幽門痙攣除手術外還可嘗試用解痙劑(阿托品)治療。 當然前提是遵醫囑用藥, 切不可自行用藥。

5.對症治療

對於咽下綜合征可予洗胃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