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維生素K相信很多朋友都比較陌生, 但是你們可能不知道, 就可能因為你們對它的無知, 他就有可能奪走你的寶寶。 不是小編危言聳聽,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則案例, 大家就知道為什麼小編話說這樣“恐怖”的話了:
男嬰哭鬧吐奶, 家人以為吃太撐
前不久, 剛出生42天的閩侯男嬰小明, 被送到省婦幼保健院時, 已吐得小臉慘白、身子癱軟。 家人告訴醫生, 小明出生後, 一直是純母乳餵養的, 當天清晨, 他突然哭鬧, 吐了不少奶, 他們沒在意, 以為是吃太飽, 就抱起來輕拍背部。 但不到一個上午, 小明吐了六次,
Advertisiment
接診時, 醫生反復追問, 得知小明是純母乳餵養的, 又發現小明的臉色蒼白、囟門隆起, 他推測“可能是顱內出血”。 果然, CT檢查顯示, 小明的大腦左側硬膜下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 且出血量不小, 血色素只剩81克/升, 遠低於兒童的正常值110~160克/升。
“很兇險!一旦腦疝, 就得做開顱手術!”醫生緊急對小明進行降顱壓、止血、輸血等處理, 漸漸地, 小明的腦壓降了下來, 病情得到了控制。 9月1日, 經過22天的治療, 小明出院了。
出血幾乎無先兆, 但可能致命
“發病率不高, 但可能致命!”醫生說, 母乳的綜合營養比牛奶、配方奶好, 唯獨維生素K的含量較少, 僅為牛奶的1/4。 而維生素K對維持血液正常的凝血功能至關重要,
Advertisiment
有醫生指出, 近3年, 僅該院就接診41例這類患兒, 其中, 一個出生僅2個月的男嬰, 發生腦出血, 伴有腦疝, 生命垂危, 後轉送到省城一家醫院做了開顱手術, 仍沒能救活。
醫生提醒, 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可發生在任何部位, 最嚴重的是顱內出血, 也可能與皮膚、胃腸和黏膜下出血等同時存在。
出血幾乎無先兆, 孩子莫名地頻繁嘔吐、抽搐、吐沫, 若不及時治療, 輕者造成消化道或其他臟器出血, 嚴重的可能顱內出血, 一部分孩子搶救後,
Advertisiment
產婦應多吃含維生素K水果蔬菜
醫生說,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小於2500g的嬰兒)、有產傷的嬰兒, 更容易發生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 即使是健康的足月兒, 也可能因缺乏維生素K而引起顱內出血。 在提倡純母乳餵養的同時, 可在孩子出生後, 每個月打一針維生素K, 或每週口服一次維生素K片劑, 直到3個月齡。 孕婦可從懷孕中後期開始補充維生素K, 產婦應多吃富含維生素K的水果、蔬菜, 比如蘋果、火龍果、香蕉、土豆、青菜等。
其實, 該病的預防並不難, 一些醫院會在新生兒出生時, 預防性地打一針補充維生素K。 寶寶出生後, 即使沒打過針, 也可在醫生指導下, 口服或注射一定劑量的維生素K,
Advertisiment
所以, 在準備養育一個孩子的時候, 爸爸媽媽真的應該多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至少這樣在遇到情況下, 不會耽擱寶寶的病情, 也不會手足無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