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問:我的寶寶現在30天了, 一直有吐奶, 而且拉大便是噴水狀, 但在尿布上會有適量的軟軟的絮狀的渣, 顏色是金黃色的, 一天大概有5次, 但每次放屁或拉尿都會帶一點點大便, 請問這樣正常嗎?新生兒大便不正常的現象 初生兒大便不正常的幾種現象 專家答:會吐要注意餵奶的技術, 吃母乳的需要按時餵奶, 隔3個小時喂一次, 喂完奶後把嬰兒抱起伏在左肩上輕拍背部80次, 等聽到有嗝氣聲3次, 才把嬰兒放下。
抬高頭部右側臥位。 如為人工餵養, 吃配方奶也是隔3小時一次。 奶需要每日用冷水煮開30度。
Advertisiment
目前認為是母乳中前列腺素E2過高時刺激嬰兒腸道引起的腸蠕動增加。 使水分和電解質排出增加而導致腹瀉--這種稱為生理性腹瀉。 一般不影響嬰兒體重的增加。 隨著月齡增加, 消化能力的增強而逐漸正常。 如再有疑問或大便次數增加外, 小兒哭吵, 體重不增等應請兒科醫師診治。 腹瀉是嬰幼兒十分常見的症狀, 餵養不當也是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 嬰兒不會說話, 難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不適, 家長只要仔細觀察嬰兒的大便,
Advertisiment
嬰幼兒一旦餵養不當, 大便就會出現異常。 大致分為以下四種: 1、奶瓣蛋花便 嬰兒的胃腸道如果對蛋白質、脂肪消化不良, 就會出現奶瓣蛋花湯樣大便, 應該縮短餵奶時間, 以減少食量。 人工餵養的嬰兒, 可延長牛奶煮沸的時間, 以利吸收。 對於增加輔食的嬰兒, 應減少喂輔食的次數和數量, 暫停增加從未吃過的食品品種, 使胃腸道得到休息。 2、發酵性腹瀉 嬰兒喝過甜的飲料, 或多食含澱粉量高的食物, 導致胃腸道吸收不了,
Advertisiment
3、腐敗性腹瀉 嬰幼兒進食過多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或食物烹調不當、加熱不夠, 可使大便呈糊狀, 褐色或淡黃色, 混有鼻涕樣粘液, 散發出臭雞蛋味, 每天大便3-8次, 量時多時少。 此時應停止或減少進食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 同時在奶中加少量澱粉類食物, 母乳餵養的嬰兒加喂米湯。 增加腸道內的鹼性, 促進恢復。 4、脂肪過食性腹瀉 嬰幼兒進食油膩過多, 反復消化不良, 會使大便變稀, 呈糊狀, 白色, 夾有小 米粒樣白色奶瓣, 外觀發亮似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