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容易出現哪些生理現象?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下新生兒容易出現哪些生理現象吧。


1、胎脂:出生時, 皮膚覆蓋一層灰白色胎脂, 有保護皮膚的作用, 胎脂的多少有個體差異, 生後數小時漸被吸收, 但褶皺處胎脂宜用溫開水輕輕擦去。 胎脂若成黃色, 提示有黃疸、宮內窘迫或過期產存在。
2、黃疸:生理性黃疸多在生後2-3天出現, 一般持續一周後消失。 但若在生後24消失內出現黃疸, 或正常的黃疸消失後再次出現, 或皮膚黃染程度較重, 應及時就醫。
3、水腫:生後3-5日, 在手、足、小腿、恥骨區及眼窩等處易出現水腫, 2-3天后消失, 與新生兒水代謝不穩定有關。

Advertisiment

4、新生兒紅斑:常在生後1-2天內出現, 原因不明。 皮疹呈大小不等, 邊緣不清的斑丘疹, 散佈於頭面部、軀幹及四肢。 嬰兒無不適感。 皮疹多在1-2天內迅速消退。
5、青記:一些新生兒在背部、臀部常有藍綠色色斑, 此為特殊色素細胞沉著所致, 俗稱青記或胎生青痣。 隨年齡增長而漸退。
6、馬牙:牙齦上可見上皮細胞堆積成為粘膜包囊的黃白色小顆粒, 俗稱馬牙, 可存在較長時期。 硬齶中線上可見大小不等(約2-4mm)的黃色小結節(彭氏珠), 亦為上皮細胞堆集而成, 數周後消退。 千萬不要用針去挑, 也不要用布蘸水去擦。 孩子的口腔粘膜很嫩, 新生兒唾液分泌又少, 容易破損;粘膜下血管密集, 細菌容易感染而進入血液, 造成新生兒敗血症就很危險了。
Advertisiment

7、生理性乳腺增大:生後4-7天, 常見新生兒有乳腺增大, 如蠶豆或核桃大小, 或見黑色乳暈區及泌乳, 2-3周可消退, 此是由於母體內分泌的影響所致, 切不可擠壓以防感染。
8、假月經:一些女嬰在生後5-7天可見灰白色粘液分泌物從陰☆禁☆道流出, 可持續兩周, 有時為血性, 俗稱“假月經”, 持續1-3天自止, 此是由於因分娩後母體雌激素對胎兒的影響中斷所致, 不必過於擔心。
9、生理性體重下降:主要是生後最初幾天進食較少, 但同時有不顯性失水和大小便排出, 故在生後2-4天體重有所下降, 較剛出生時體重下降約6%-9%。 隨著奶量增大, 進食增加, 約在10天恢復出生體重, 無需特殊處理。
10、新生兒啼哭:啼哭是新生兒的一種本能反應, 也是一種運動,
Advertisiment
可以促進肺部的發育, 所以新生兒啼哭不是一種病態, 是由於出生後對環境不適應。 新生兒不分黑夜和白天, 往往白天安睡, 夜間啼哭, 出現夜啼的特殊症狀, 俗稱“夜啼郎”, 只要寶寶吃奶正常, 體重增加, 沒有其他病症, 就不必治療, 可以在白天適當逗醒小兒, 不要抱不離手, 夜間睡前喂飽, 保持環境安靜, 隨著新生兒日齡的增加, 啼哭症狀會逐漸好轉。 當然, 若一直啼哭不止或伴有其他異常時, 應及時就醫。
11、吐奶和溢奶:新生兒溢奶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因為新生兒的胃處於水準位置, 即胃的入口的賁門與胃出口的幽門幾乎處在同一水平面上, 而不是像成人的胃呈斜立狀。 而且, 新生兒胃的容量較小, 賁門肌肉發育不充分,
Advertisiment
關閉不嚴, 因此, 易引起胃內奶汁倒流。 餵奶以後換尿布、哭鬧或多動時, 特別容易溢奶。 因此母乳餵養時, 媽媽應儘量採用坐著餵奶的方式, 防止嬰兒吸入大量的空氣。 人工餵養用奶瓶時, 也應儘量採用半臥位元, 讓奶粉充盈人工乳☆禁☆頭, 如寶寶吸吮過急時, 將乳☆禁☆頭從寶寶口中拔出, 以防吸入過多的空氣。 餵奶後輕輕抱起嬰兒, 讓其頭靠在母親肩上, 用手輕輕拍打其背部稍偏左的位置, 約2~3分鐘, 聽到打嗝聲後, 再放到床上。 餵奶後宜採取右側臥位, 使胃的賁門朝上, 一般奶汁30分鐘後進入腸道, 就可以平臥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