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容易發燒 家長如何應對

新生兒非常脆弱, 其體溫調節中樞的發育還不成熟, 皮下脂肪也較薄, 這些生理特點都容易導致新生兒容易發燒。 爸爸媽媽們不要擔心, 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幫助寶寶降溫, 首先要從頭開始。

一、新生兒為什麼容易發熱?

體溫調節能力差

測體溫前要先把體溫表裡的水銀柱刻度甩到35℃以下。 測腋下體溫前應擦去寶寶腋窩的汗, 然後將體溫表水銀端放在腋窩深處, 儘量緊貼皮膚, 家長將寶寶的胳膊扶好, 5分鐘後取出讀數。 新生兒皮膚脂肪薄, 體表面積大, 對產熱和散熱調節能力差, 體溫易受周圍環境影響,

Advertisiment
易引起新生兒發熱。

皮膚脂肪少

嬰幼兒時期由於中樞神經系統體溫調節功能比較差, 體表面積相對大, 皮膚脂肪少, 產熱和散熱容易發生不平衡, 所以新生兒的體溫容易波動。 一般來說, 小兒體溫升高較成人明顯, 體溫波動範圍較成人也更大。 小兒正常體表體溫在36~37度之間, 如孩子的核心體溫達到或高於37.5時, 就要想到寶寶是否發燒了。

感染&非感染因素導致發熱

新生兒發熱的原因可分為由感染因素導致的發熱和非感染因素導致的發熱。 很多感染性疾病都會導致發熱症狀, 常見的疾病包括:肺炎、臍炎、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以及各種病毒感染性疾病等。 非感染因素引起的發熱常見於蒙被綜合征, 該病多發生剛降生不久的新生兒。

Advertisiment
若衣被過曖或蒙被睡覺, 就會因溫度過高而出大汗、面色蒼白、高熱、抽搐、昏迷, 甚至還有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發育。

專家點評:嬰兒中樞神經系統體溫調節功能較差, 皮膚脂肪少, 產熱和散熱不平衡, 所以新生兒體溫容易波動。 新生兒要警惕感染性疾病導致的發熱症狀及蒙被綜合征。

二、家長應該如何應對新生兒發熱?

降低新生兒頭部溫度

對於發燒, 最適宜的處理方法是通過物理方法降低頭部溫度, 以減少大腦興奮性。 建議少用退熱藥, 退熱藥物多是通過發汗來退燒, 機體在發熱時本來通過體表蒸發的水分就增多, 加上使用退熱藥物後大量出汗, 容易脫水。

判斷致熱原因對症處理

新生兒發熱時,

Advertisiment
家長首先要判斷是否是由非病理原因導致的發熱, 如蒙被綜合征, 如果是就要儘快松解包被, 脫掉過多的衣物。 新生兒使用退燒藥要注意, 很多退燒藥對新生兒的副作用較大, 所以建議家長不要自行給寶寶吃藥, 如果發熱溫度較高的話, 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溫水擦浴並給予按摩

新生兒物理降溫可使用溫水擦浴的方法, 該方法可以很快將患兒的皮膚溫度傳導發散。 同時, 皮膚接受刺激後, 可使毛細血管收縮, 繼而又擴張, 擦浴時又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動擴張, 因而更促進了熱的發散。

新生兒應避免使用退燒藥

發燒本身並不可怕, 重要的是要去治療原發病, 再對症治療。 一般感冒會發燒2~4天, 如活動力佳、進食正常則不必太擔心。

Advertisiment
新生兒應避免使用退燒藥, 但要注意感染有無惡化或發生併發症的情形, 如嬰幼兒出現哭鬧不停、活動力差等症狀, 應盡速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