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小胎記暗藏大玄機

近日, 美國一位元醫學專家在“網路醫學博士”網站上刊登文章, 提醒讀者, 大多數新生兒身上的胎記無痛無害, 反而成為一種特殊的標識, 但有些卻可能是疾病的信號。

何為“胎記”?
在醫學上, 胎記被稱作“母斑”或“痣”, 是嬰兒皮膚組織在發育時增生異常的表現, 主要體現在皮膚小部分面積出現異常的膚色。 有的嬰兒一出生就帶有胎記, 還有的胎記可能在出生幾個月後才慢慢浮現。

新生兒胎記的發生率約為10%, 可以說是非常普遍, 大部分的胎記只是影響美觀, 不需要作特別處理。 但有些新生兒胎記的出現則需要父母提高警惕,

Advertisiment
因為它們表現的是身體器官的異常, 甚至有惡化的可能性, 必須積極接受治療, 否則會對寶寶的健康產生嚴重的危害。 對於那些奇形怪狀的胎記, 大家並不瞭解, 又如何去分辨呢?小編特奉上胎記分類大集合, 爸爸媽媽們, 趕緊對照檢查一下, 自家寶寶的胎記是否有害?

新生兒常見胎記

新生兒常見的胎記有九種, 包括橙紅色斑、蒙古斑、太田痣、色素痣、草莓樣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暗紅色斑、咖啡牛奶斑、先天性痣。

橙紅色斑(或鮭魚紅斑)
新生兒中約有1/3會出現這種胎記。 它是一種小小的、淡紅色的斑塊, 通常平鋪在皮膚上。 多出現在後脖頸上、兩眼中間、前額以及眼瞼上。 多數會隨著孩子的長大逐漸消失。

Advertisiment

蒙古斑
這種胎記平坦光滑, 嬰兒一出生時就有, 常見於臀部或腰部。 它們多為淡藍色, 也可能是藍灰色、藍黑色。 這種胎記看上去像是一片淤青, 常見於黃色人種, 通常會在學齡前逐漸消失。

太田痣
太田痣多發生在兩側的顴骨, 有些寶寶在額頭上也有, 皮膚呈現棕色、灰色及藍色斑點或斑片。

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細胞所構成的皮膚良性腫瘤。 經常長在面、頸等部位, 多數在嬰兒期就出現。 大多數色素痣生長緩慢, 或持續多年沒有變化。 但一旦存在, 就很少會自然消退。 可有棕褐色或黑色等不同色素, 大多為點狀小痣, 較少大片出現。

草莓樣血管瘤(毛細血管瘤)
這種胎記通常會出現在臉部、頭皮、背部或胸部,

Advertisiment
多為紅色或紫色。 在出生後數周形成, 有的不凸出於皮膚, 也有的是稍稍高出皮膚的草莓狀柔軟腫塊。 雖然不會消失, 但不會對孩子健康造成影響。

海綿狀血管瘤
這種胎記就好像是充滿了血的淺藍色海綿組織。 通常出現在頭部或頸部的皮下, 如果長得比較深, 上層皮膚看起來並無異樣, 有些在青春期前會自行消失。

以上四種胎記一般而言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無需治療, 但如果遇上以下說到的, 爸爸媽媽們就要小心了!

暗紅色斑(葡萄酒色斑)
新生兒時期, 這種胎記的顏色為桃紅色, 隨著寶寶長大, 它的顏色會越來越深, 越來越暗, 最後變成淡紫色。 暗紅色斑多出現在面部和頸部, 且面積較大, 是由毛細血管擴張引發的,

Advertisiment
多數會變得越來越大。 如果長在眼瞼上會增加患青光眼的風險, 需要進行治療!

咖啡牛奶斑(咖啡母斑)
這種胎記的顏色就像是咖啡裡兌了牛奶, 呈棕褐色, 多為橢圓形, 常出現在軀幹、臀部和腿部。 它的面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擴大、顏色也會變深, 一般不會帶來健康問題。 但如果同時出現好幾個比硬幣還大的胎記, 就很有可能與神經纖維瘤有關, 要馬上諮詢醫生。

先天性痣
新生兒中約有1%會出現這種痣。 它形狀大小不規則, 小的直徑約為2毫米, 大的則可覆蓋整個背部、頸部或整個肢體。 這類痣有可能會發展為皮膚癌, 如果面積較大就應該進行治療。

醫生溫馨提醒:
有些胎記不會惡化, 更不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有害影響,

Advertisiment
但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 無形中導致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損, 重則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 仍需爸爸媽媽們提高重視度, 從“心”出發, 給孩子多一點關愛。 要知道, 健康並不僅僅指的是人體生理上的健康, 心理健康也要處於一個完好的狀態。

小編總結:孩子是上天派來陪伴父母, 為家庭帶來歡樂的小天使, 胎記也許只是在來的路上不小心弄髒的汙跡, 只要爸爸媽媽精心呵護, 可愛的小天使依舊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