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日常養育保健及護理

◆ 養育重點

☆ 保暖

新生兒體溫中樞尚未成熟, 不能妥善地調節體溫, 體溫會隨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在適宜的溫度中, 吃進去的營養物質可充分供給生長發育的需要。 若溫度過低, 會使營養物質產生的熱量大部分用於調節體溫, 因而影響生長速度, 寒冷還會降低機體抵抗力。 所以要注意保暖。 並且應知道:新生兒皮下脂肪薄, 體表面積相對較大而易於散熱, 生後常有一過渡性體溫下降, 約經8-12小時漸趨正常。 故一出生便立即要採取保暖措施, 可防止體溫下降, 尤以冬寒時更為重要。 可預防硬腫症及肺炎的發生。

Advertisiment
但是保暖過分, 體溫就會上升, 出現發燒、脫水, 甚至抽風。 故體溫過高過低, 忽冷忽熱對新生兒都不利。 體溫應保持在36-37℃之間, 低於36℃之間, 低於36℃說明保暖不夠, 高於37℃說明保暖過分, 應調節之。 冬天, 室溫最低應保持在18℃以上, 20-24℃較適宜。 若室溫低, 可在褥子下或被子雙側放熱水袋。 夏季要開窗, 但風不要直接吹在母子身上。 室溫應低於30℃, 經常在地上灑水可助降溫。

☆ 餵養適當

新生兒生長發育特別迅速, 28天內體重增加0.5-1公斤, 因而需要豐富的?養。 但新生兒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弱, 負擔過重就會引起消化不良。 故喟養既要滿足需要, 又要適合新生兒胃腸的負擔。 產婦分娩後, 可立即讓新生兒吸吮雙側乳☆禁☆頭, 2-6小時應給喟哺, 若因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疲勞或體質虛弱,

Advertisiment
可推遲哺乳, 但應先喟5%葡萄糖液或淡糖水, 每次30ml, 以免新生兒發生低血糖。 一般來說, 在前半月, 2-4小時哺乳一次;後半月改為三小時一次, 在每吹哺乳過程中, 應讓小兒將一側乳☆禁☆房吸足15分鐘再改吸另一側。 午夜停哺一次。

☆ 處理臍帶殘端

約2-7天, 臍帶殘端可自行脫落。 在脫落前後會有少許分泌物, 屬正常現象。 可用75%酒精輕搽, 塗一點紫藥水即可, 應保持該處清潔乾燥, 有少許滲血者不必處理;滲血多者要重新結紮;有化膿者, 用雙氧水洗, 再用龍膽紫。

☆ 日常觀察

哺乳情況:有無拒奶、吸吮無力、溢乳、吮奶後青紫。

哭聲:有無尖叫、哭聲微弱、斷續呻吟。

皮膚:有無黃疸、出血點、化膿感染。

注意:精神狀況、面色、大小便、睡眠情況。

Advertisiment

☆ 個人衛生

·氧氣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時的必需物;新生兒新陳代謝快, 更需要豐富的氧氣。 故室內應保證空氣新鮮(新鮮空氣含氧多)常開窗, 但避免對流風。

·陽光應充足。 陽光中的紫外線或殺菌, 避免強光直射面部。

·不接觸感冒、腹瀉、皮膚病患者。

·衣服寬大, 質柔軟, 吸水性強, 淺色。

·頭頸、腋窩、會陰部等皮膚皺褶處要勤洗。 尿布濕了便換, 大便後洗陰部, 並拭幹。 勤洗澡, 水溫37℃為宜。

·每天早上, 小兒醒來, 便給端大便。 每次小兒睡醒來, 給端小便, 在月子裡便養成端大小便的習慣。

·不許在嬰兒室內吸煙。 嬰兒對尼古丁極為敏感, 嬰兒吸入含尼古丁之煙霧, 其危害性比成人更大

◆ 保健、護理

1、預防感染 新生兒對疾病抵抗力低, 易致感染。

Advertisiment
皮膚粘膜是保護身體的第一道防線, 切忌把皮膚粘膜弄破。 臍帶之殘端是皮膚的一個缺口, 應結紮緊, 局部要消毒。 呼吸道與消化道的感染都是從粘膜入侵的。 吃維生素A與母乳都可增加粘膜的抵抗力, 傷風感冒與胃腸道功能紊亂都可減低粘膜的抵抗力。 口腔粘膜不要任意挑破造成細菌入侵的缺口。

2、接種卡介苗 生後1-2天, 便要接種卡介苗。 種卡介苗後應注意接種處保持清潔, 每天換襯衣, 以防局部混合感染。 種卡介苗一般無不良的全身反應, 種後3-4周, 局部可發生較硬的紅腫, 裡面逐漸出現膿液, 紅腫上可能有個小白點, 以後結痂, 漸乾枯。 1-2個月後大部分可癒合, 留下一疤痕, 反應較重的可發生破潰流膿, 液下淋巴結腫大,

Advertisiment
局部紅腫。 破潰時用消毒紗布敷蓋, 若孩子發燒, 接種周圍紅腫厲害, 應請醫生檢查。 如果接種後無反應, 則說明接種未成功, 需作O.T.檢查, 若O.T.呈陰性, 應重新接種卡介苗。

3、新生兒篩查 有些先天代謝性疾病, 雖發病率很低, 但能嚴重影響智力發育, 且可導致終身殘疾, 在出生前, 無法作出診斷, 出生後早期又沒任何症狀, 但是, 一旦出現異常情況, 神經系則已受到不可逆轉之損害, 失去了治機會, 追悔莫及, 若能在出生後注意檢查, 早期發現, 進行早期治療, 可使患兒免受損害, 避免出現智低下。 目前, 在新生兒期可檢查出的疾病, 有:1.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2.苯丙酮尿症;3.半乳糖血症。 怎麼為寶寶挑選合適的紙尿褲 新寶寶夜夜難眠八項原因 解讀新生兒的身體“暗語”

4、幾種生理現象

·生理性體重下降:出生2-4天后,體重會暫時減輕5-10%,這是因出生後,吸奶最小,又將胎糞和尿排出體外,且從皮膚上蒸發水份,因而體重減輕。但在1-2周以內,恢復到出生時體重。以後,只要吃奶好,消化不發生紊亂,體重就會逐漸增加。若體重下降超過10%,或恢復過慢,應考慮有無病態或餵養不當。

·體溫持續升高:出生後第2-5天,有時體溫突然升到38-40℃,持續數小時, 小兒除哭鬧不安外,無其他不良反應。發燒原因是環境溫度過高或攝入水份不足所引起。新生兒出生後,由於皮膚蒸發大量水份及大小便排出,使體內水份丟失較多,沒及時補充水份。夏季室溫過高都能造成脫水熱,應立即補充水份,幾小時後體溫就會逐漸降至正常。

·生理性黃疸:出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最明顯,8-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病態,照常吃奶好。查血:膽紅素4-5mg/分升,不超過12mg/分升。這是因胎兒期是靠旨親胎盤供給氧,需要很多的紅血球來運輸氧,出生之後,新生兒自行呼吸,直接從空氣中得到豐富的氧,不再需要過多的紅血球,故出生天的初幾天,要把過多的紅血球破壞掉。紅血球破後便使血中膽紅素增多而產生黃疸,這是生理現象。若黃疸出現過早、過重、消退延尺、退而複現或日益加重者,者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假月經:部分女嬰於生後一周內有大陰☆禁☆唇腫脹及陰☆禁☆道流出少量粘濃或血性分泌物,持續數日後自止,其他部位無出血傾向,此乃因孕婦妊娠後期,雌激素進入胎兒體內,出生後這種影響中斷所致。

·乳腺腫大:男女均可發生,多在出生3-5天出現,如鴿蛋大,有的還分泌少量乳汁。這也是孕婦的泌乳激素對胎兒的影響所致,多於生後2-3周自然消失,不需處理,強行擠壓易致感染。

4、幾種生理現象

·生理性體重下降:出生2-4天后,體重會暫時減輕5-10%,這是因出生後,吸奶最小,又將胎糞和尿排出體外,且從皮膚上蒸發水份,因而體重減輕。但在1-2周以內,恢復到出生時體重。以後,只要吃奶好,消化不發生紊亂,體重就會逐漸增加。若體重下降超過10%,或恢復過慢,應考慮有無病態或餵養不當。

·體溫持續升高:出生後第2-5天,有時體溫突然升到38-40℃,持續數小時, 小兒除哭鬧不安外,無其他不良反應。發燒原因是環境溫度過高或攝入水份不足所引起。新生兒出生後,由於皮膚蒸發大量水份及大小便排出,使體內水份丟失較多,沒及時補充水份。夏季室溫過高都能造成脫水熱,應立即補充水份,幾小時後體溫就會逐漸降至正常。

·生理性黃疸:出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最明顯,8-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病態,照常吃奶好。查血:膽紅素4-5mg/分升,不超過12mg/分升。這是因胎兒期是靠旨親胎盤供給氧,需要很多的紅血球來運輸氧,出生之後,新生兒自行呼吸,直接從空氣中得到豐富的氧,不再需要過多的紅血球,故出生天的初幾天,要把過多的紅血球破壞掉。紅血球破後便使血中膽紅素增多而產生黃疸,這是生理現象。若黃疸出現過早、過重、消退延尺、退而複現或日益加重者,者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假月經:部分女嬰於生後一周內有大陰☆禁☆唇腫脹及陰☆禁☆道流出少量粘濃或血性分泌物,持續數日後自止,其他部位無出血傾向,此乃因孕婦妊娠後期,雌激素進入胎兒體內,出生後這種影響中斷所致。

·乳腺腫大:男女均可發生,多在出生3-5天出現,如鴿蛋大,有的還分泌少量乳汁。這也是孕婦的泌乳激素對胎兒的影響所致,多於生後2-3周自然消失,不需處理,強行擠壓易致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