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是不是要生活在髒一點的環境裡,才能更好地成長?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生兒在生命的最初幾個月裡需要暴露在一定的菌類環境下, 否則他們可能會發生一些免疫系統疾病, 如花粉熱、濕疹以及過敏反應甚至在成年人身上發展為肥胖症。

每天我們都受到周圍的空氣以及各種食物的污染, 所有人都為此努力保護著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但你是否想過, 你會因此而走到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太乾淨了!保護過度會不會也成為一種傷害?這不僅是一個學術問題, 很多科學家也陸續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菌類都是有害的。 換句話說, 就是細菌也分為益生菌和有害菌。

Advertisiment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新生兒在生命的最初幾個月裡需要暴露在一定的菌類環境下, 否則他們可能會發生一些免疫系統疾病, 如花粉熱、濕疹以及過敏反應甚至在成年人身上發展為肥胖症。

去年夏天, 有一項由400個家庭參與的調查研究表明, 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內, 那些養狗的新生兒家庭, 寶寶患感冒或耳部感染的幾率以及在抗生素的使用上比其他未飼養任何寵物的家庭要低30%。 這是因為與經常外出溜達的狗狗待在一起, 寶寶們可能會接觸到狗狗身上攜帶的菌類, 在最初的幾個月裡對他們免疫系統的建立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不是就意味著要趕緊去買條狗回來?當然不是!尤其是對那些對狗毛過敏的寶寶。

Advertisiment

另外有越來越多的例子證明, 剖宮產寶寶可能更容易患哮喘或者花粉熱, 並在童年期患肥胖症的可能性比順產寶寶要高2倍。 究其原因主要是剖宮產寶寶沒有經過母體產道, 也就無法接觸到順產寶寶可能接觸到的細菌, 沒有激發身體重要的免疫系統反應從而形成免疫能力。 而在產道裡所接觸到的細菌很可能正是寶寶們從未真正運作的腸胃第一餐。 因為那些細菌群裡含有某種能夠控制寶寶體重的一類菌。

以上兩個實例正好引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領域:益生菌。 我們都知道抗生素是用來殺死壞細菌的, 但我們的身體裡大約含有幾萬億的好細菌, 它們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Advertisiment
比如說, 我們的消化系統記憶體在了很多特定種類的菌, 它們擔負著分解我們攝入的食物、刺激胃腸蠕動等重要工作。 抗生素, 尤其是強效的抗生素, 經常在清除病菌的同時也將這些益生菌一掃而空。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服用抗生素後會出現腹瀉症狀的緣故。

針對以上情況, 我建議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時也適當攝入益生菌可以大幅度降低腹瀉症狀。 一家生態協會的分析報告顯示, 服食益生菌能降低48%患腹瀉的可能。 當然益生菌有很多種, 而其中大劑量的(500萬單位以上/天)鼠李糖乳桿菌或布拉酵母菌最為有效。

另外, 益生菌同時也是治療各種感染性腹瀉的最佳藥物, 可以幫助身體更快恢復。

Advertisiment
所以是時候給你的家庭藥箱裡備上一些益生菌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