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時期是聽力發育重要時期

新生兒時期可以說是寶寶各方面發育的重點時期, 聽力發育自然也不例外, 此時, 關注寶寶的聽力發育狀況, 若發現異常, 也可以及時採取措施。

和視覺發育一樣, 聽覺發育也有關鍵期。 人不是天生就會說話的, 語言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語言獲得需要有語言環境。 美國加州有這樣一個孩子, 他在生理上完全正常, 即大腦和聽力都沒有缺陷, 但生活在貧困的聾啞人家庭, 無人和他說話, 孩子到了6歲仍然不會說話, 智力相當於2歲的水準;

1920年在印度發現一個由狼養大的女孩, 約8歲時被找回, 她只會爬行和嗥叫,

Advertisiment
用鼻子嗅食物, 用舌頭舔水, 夜晚蜷曲著睡在地上。 雖然經過精心教育, 她4年學會了6個單詞, 7年學會了45個單詞, 但到17歲時, 她的智力還只相當於4歲兒童的水準。 這些都說明, 錯過了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孩子的語言能力乃至智力已經不可逆轉地被破壞了。 因為, 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是在5歲以前。 以上說明, 一個人從出生開始是否有豐富的聽覺環境刺激, 對人的聽覺、語言能力和智力的發展是多麼重要。 早期發現聽力障礙, 就可以進行早期干預, 聾而不啞, 智力得到正常發展。

聽力障礙從新生兒期就可以發現。 正常的新生兒在睡眠時, 當聽到大聲拍手、關門聲時會有反應, 表現為驚跳, 正在閉著的眼會一擠, 呼吸節律也會改變,

Advertisiment
肢體活動, 甚至睜開眼睛或哭起來。 在覺醒時, 對聲音刺激有聽的定向力。 如果新生兒對聲音無反應, 反復多次實驗均引不出反應, 就應去進一步檢查。 因為小嬰兒不會表達是否有聽力, 可做聽覺誘發電位測查。 一旦發現有聽覺障礙, 應及早採取聽力訓練。 在生後的頭幾個月給格格聲、語言聲、音樂聲的刺激, 對腦損傷引起的聽力障礙有明顯的康復作用。 如果聽力仍很差, 就應儘快到聾兒康復專業機構配助聽器, 然後進行聽力、語言的訓練、一般來說, 服藥治療效果不好, 要爭取早戴助聽器, 早訓練, 以達到最好的療效。

若寶寶存在聽力發育障礙, 如果能夠在新生兒時期提早發現, 那麼是可以進行人為干預的, 通過干預能夠有效的減輕聽力發育障礙,

Advertisiment
或完全治癒這種障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