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母乳性黃疸 從症狀到原因全解讀

母乳性黃疸是指與母乳餵養有關的特發性黃疸, 臨床主要特徵是新生兒母乳餵養後不久即出現黃疸, 但無其他全身症狀, 足月兒多見。
1、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因吃母乳新生兒發生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 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 母乳餵養的嬰兒在生後4~7天出現黃疸, 母乳性黃疸2~4周達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 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一般持續3~4周, 第2個月逐漸消退, 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 黃疸明顯減輕, 膽紅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餵養, 黃疸不一定再出現,
Advertisiment
即使出現亦不會達原有程度。
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 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05, 原因還不十分明瞭。
2、母乳性黃疸特點
在-]-05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 如繼續哺乳, 黃疸在高水準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後才緩慢下降, 如停止哺乳48小時, 黃疸明顯下降, 若再次哺乳, 黃疸又上升。 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 它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 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 於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 出現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隨著母乳餵養率的提高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達20%~30%。 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本病預後良好嚴重者才需治療但為了順利推廣母乳餵養也應引起重視。
Advertisiment

出現母乳性黃疸後, 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 也無發燒和食欲不好的症狀。 如及時停止喂母奶, 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 6—10天內全部消失。 對於母乳性黃疸, 一般不會引起神經系統的傷害。 對於母乳性黃疸也不必驚慌, 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 待黃疸好轉後可以繼續用母乳餵養。
3、母乳性黃疸症狀
母乳性黃疸症狀一:小兒的營養發育良好, 一般情況良好, 體重增加, 大 母乳性黃疸便為黃色, 大便顏色正常。
母乳性黃疸症狀二:肝、脾不大。
母乳性黃疸症狀三:小兒的肝功能正常, 無貧血。
母乳性黃疸症狀四:黃疸一般在出生後4-5天出現, 逐漸加重, 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10天左右, 然後黃疸漸漸減輕, 3~12周恢復正常水準
4、母乳性黃疸原因
母乳性黃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
Advertisiment
近來多認為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 母乳性黃疸腸肝迴圈增加有關。 一般認為, 新生兒小腸內的葡萄糖醛酸苷酶, 含量多(經過檢測確認), 活性高。 這種主要來源於母乳的酶, 可催化結合膽紅素變成未結合膽紅素, 此過程在新生兒小腸內進行, 加上小兒腸蠕動相對慢, 使大量應排泄的膽紅素被這種酶解離成未結合膽紅素, 吸收增加, 即出現母乳性黃疸。
原因主要是母乳不足, 開奶晚, 胎糞排出延遲之故。 主要是由於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 可水解結合膽紅素為非結合膽紅素通過活躍的腸肝迴圈形成。 由於母乳中含有較多脂肪酶及β葡萄糖醛醯苷酶前者使乳中未飽和脂肪酸增多,
Advertisiment
從而抑制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後者能分解膽紅素葡萄糖醛酸酯的酯鍵, 使結合膽紅素又轉化為非結合膽紅素而易在小腸被重吸收, 從而增加了腸-肝迴圈, 結果血中非結合膽紅素增加而出現黃疸。 生後母乳餵養無其他原因而出現高膽紅素血症者, 膽紅素常可達256.5~342μmol/L(15~20mg/dl)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 吃奶佳, 生長發育正常。 黃疸可持續3周~3個月。 新生兒黃疸相關閱讀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與護理:你瞭解新生兒黃疸嗎?你知道新生兒黃疸有哪些種類嗎?新生兒黃疸該怎麼治療?媽媽又該如何護理新生兒黃疸呢?新生兒黃疸專題為你一一揭開, 告訴你新生兒黃疸的那些事兒...[詳情] 母乳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 -]-04 -]-05 -]-06
(責任編輯:Jenny)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