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護理方法

新生兒黃疸也分好幾種, 一種是生理性黃疸, 一種是病理性黃疸。 而病理性黃疸又包含溶血性黃疸

一般黃疸為輕度, 呈淺檸檬色, 急性溶血時可有發熱、寒戰、頭痛、嘔吐、腰痛, 並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和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或茶色), 嚴重者可有急性腎功能衰竭。 慢性溶血多為先天性, 除伴貧血外尚有脾腫大。

溶血性黃疸的治療

首先是針對溶血性疾病本身的治療:清除病因(如瘧疾引起的紅細胞破壞需根治瘧疾才能糾正)、去除誘因(如G-6-PD缺乏症患者應避免食用蠶豆和使用具有氧化性質的藥物)、對症治療(如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血漿置換,

Advertisiment
對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某些類型地中海貧血、藥物治療無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患者行脾切除等);

其次為對症退黃治療, 臨床上常用的有茵梔黃、思美泰等, 但必須強調, 如溶血未解除, 退黃是困難的, 而且效果是暫時的。

溶血性黃疸的護理方法

護理新生兒溶血性黃疸, 要給新生兒補充充足的水分。 判斷新生兒液體攝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 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 如果次數不足, 有可能他的液體攝入不夠, 小便過少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泄。

爸媽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攝入, 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 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

Advertisiment

病理性黃疸一般採用藍光照射治療, 光療時遮擋好寶寶眼睛、會陰部, 同時醫生會開退黃疸藥。 一般來說新生兒對藥物敏感, 有可能有嘔吐現象發生, 爸媽要及時處理好。 若寶寶出院黃疸仍未全部褪盡, 爸媽可把寶寶皮膚完全曝露讓太陽直接照射, 同時要注意眼睛部分光線遮擋, 有助於黃疸消退。 寶寶滿月或者42天時要回醫院複診, 請醫生重點檢查黃疸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除了照藍光和補液外, 在出院後媽媽要堅持給寶寶進行母乳餵養, 若餵養還是出現黃疸症狀, 則改為隔天母乳哺乳, 寶寶病情好轉後慢慢過渡為正常母乳餵養即可。

爸媽要仔細觀察黃疸變化, 觀察黃疸是從頭開始黃,

Advertisiment
從腳開始退, 而眼睛是最早黃, 最晚退的, 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起。 如果不知如何看, 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 只要按壓的皮膚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係, 是黃色就要注意了, 要及時將孩子送院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