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給我講述了她叫寶兒遭遇新生黃疸的事情:本來以為懷胎十月之後, 能夠收穫一個白白胖胖的健康娃娃, 哪知道,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寶寶生下來就是黃黃醜醜的, 當時我就哭了, 他們一直勸我說, 坐月子呢, 不能哭, 但是, 我看著我家寶寶, 真的很難受。 這是寶寶出生之後, 我見到他的第一眼, 因為他一出生就被抱進了藍光室, 進行光照治療, 因為他得了黃疸。
每天, 我都在著急的等待, 希望寶寶能夠好起來。
的確, 新生兒黃疸讓很多媽媽都充滿了自責, 總是認為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寶寶, 才會讓寶寶遭遇痛苦。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黃疸
其實黃疸不是一個病, 而是一個症狀——皮膚粘膜、鞏膜發黃, 就這麼簡單, 但是背後存在的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診斷情況, 涉及到很多醫學基礎知識, 非專業的人很難理解, 也不必掌握這些複雜的過程, 而是從很多新手爸媽的角度為大家解決疑惑, 主要的幾個盲點有:
1、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我的孩子為什麼診斷為新生兒黃疸?
2、為什麼新生兒容易出現黃疸?
3、怎麼區別我的孩子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
4、黃疸怎麼治療?
作為新生兒的常規檢查, 膽紅素是必查的一項指標, 就像頭疼腦熱去醫院一定會查血象一樣, 醫院檢測膽紅素有兩種方案——一個是抽血,
Advertisiment
不過經皮容易受新生兒皮膚色素的影響, 容易測的偏低, 所以當經皮膽紅素值接近干預指標時, 應該進一步取靜脈血查血清總膽紅素來確認。 血清總膽紅素是診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金標準——新生兒由於毛細血管豐富, 當血清膽紅素超過85umol/L(5mg/dl), 就會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皮膚發黃。
膽紅素是哪裡來的呢?
追根溯源, 它來自衰老的紅細胞, 經過人體鬼斧神工般的化學反應, 膽紅素生成了, 生性活潑好動, 它從血液中跑到肝臟, 從肝臟中又從膽道系統隨後膽汁跑到腸道, 最後隨著糞便排出體外, 黃褐色的粑粑就是膽紅素染色的傑作。
Advertisiment
那新生兒為什麼容易出現黃疸?
其實當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 它產生的膽紅素通過胎盤進入媽媽的血液迴圈, 最後通過媽媽的肝膽排泄掉。
新生兒的紅細胞比成人多得多, 不過壽命短, 膽紅素生成增多, 脫離母體後只能自力更生, 靠自己小小的不成熟肝臟代謝那麼多膽紅素完全是超負荷工作嘛!沒辦法, 只能慢慢來, 所以剛剛出生的新生兒會有一個膽紅素高峰。 不過隨著新生兒的長大, 肝臟也越來越能幹, 蓄積的膽紅素慢慢就排出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新生兒的黃疸可以不經過任何干預就自己消退的原因。 但也有一些新生兒, 他們的肝臟功能還沒來得及發育好, 膽紅素就已經升得很高,
Advertisiment
字面上理解, 不用治療就消退的黃疸是生理性黃疸, 需要治療的是病理性黃疸。 新手爸媽常常問“我家孩子到底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或者“黃疸到了多少以上就是病理性”, 這類問題其實很難回答, 因為生理性或病理性黃疸不是簡單地靠數值來區分的, 事實上, 生理性黃疸的膽紅素範圍受遺傳、餵養方式等多種因素影響, 很難得出一個統一適用的標準。 判斷是否病理性黃疸, 也需要醫生根據黃疸的發生時間、進展快慢、圍產史以及合併症等多種因素來綜合判斷。
科普時間:
生理性黃疸在生後2~3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 在第4~6天為高峰, 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 黃疸有一定限度,
Advertisiment
抽血測定膽紅素, 足月兒在黃疸高峰期不超過12毫克/分升, 早產兒不超過15毫克/分升。 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2週末基本上消退, 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3周內消退。
這種情況新生兒黃疸正常值為2mg/dl到12mg/dl之間。 一般生理性黃疸的寶寶, 吃奶量正常, 體重也漸漸增加, 觀察寶寶的大小便都是正常的。 醫生會開一點茵梔黃退黃顆粒給產婦帶回家給寶寶吃, 不用住院治療。
但是如果黃疸出現的太早, 出生後24h內就出現黃疸, 而且顏色比較深——金黃色;遍佈範圍廣——遍及全身, 甚至手心、足底也有波及;抽個血查一下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毫克/分升;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 種種跡象都在暗示病理性黃疸的存在。尤其是出生前後有缺氧、窒息或者感染病史的新生兒、早產兒、低體重新生兒(小於2500g)出現黃疸,需要高度警惕,往往就是病理性黃疸。
萬一是病理性黃疸怎麼治療?
目前已經確定對黃疸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照光和換血。
照光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臨床上最常用的是藍光,原理是光照可以改變膽紅素的結構,使其加速從體內排出。光療的常見副作用包括發熱、腹瀉和皮疹,通常都比較輕微,停光療後即可恢復,不必過於擔憂。
換血療法可以直接置換出血液中的膽紅素和抗體,由於是有創治療且需要輸入外源性血液,因此通常用於光療失敗、嚴重溶血症或者已經出現早期膽紅素腦病表現的患兒。
很多新手爸媽不願意聽醫院的兒科醫生卻很相信網上的各種偏方,其實並不靠譜。比如:
1、曬太陽
對於病理性黃疸,靠太陽,效果太差,而且耽誤治療。對於稍微偏黃的新生兒更不建議,寶寶自己可以慢慢排泄多餘的膽紅素,太陽光含紫外線對寶寶的眼睛和皮膚都有傷害,含有的紅外線會引起寶寶體溫過高。
2、喝葡萄糖水
事實上,葡萄糖水對黃疸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佔據新生兒本來就不大的胃容量,從而造成吃奶減少、排便減少,前面講過,膽紅素最終是要進入腸道隨大便排出的,排便少了,膽紅素排出自然也就減少,膽紅素長時間停留在腸道,會增加腸道重吸收的機會,反而不利於退黃。
種種跡象都在暗示病理性黃疸的存在。尤其是出生前後有缺氧、窒息或者感染病史的新生兒、早產兒、低體重新生兒(小於2500g)出現黃疸,需要高度警惕,往往就是病理性黃疸。萬一是病理性黃疸怎麼治療?
目前已經確定對黃疸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照光和換血。
照光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臨床上最常用的是藍光,原理是光照可以改變膽紅素的結構,使其加速從體內排出。光療的常見副作用包括發熱、腹瀉和皮疹,通常都比較輕微,停光療後即可恢復,不必過於擔憂。
換血療法可以直接置換出血液中的膽紅素和抗體,由於是有創治療且需要輸入外源性血液,因此通常用於光療失敗、嚴重溶血症或者已經出現早期膽紅素腦病表現的患兒。
很多新手爸媽不願意聽醫院的兒科醫生卻很相信網上的各種偏方,其實並不靠譜。比如:
1、曬太陽
對於病理性黃疸,靠太陽,效果太差,而且耽誤治療。對於稍微偏黃的新生兒更不建議,寶寶自己可以慢慢排泄多餘的膽紅素,太陽光含紫外線對寶寶的眼睛和皮膚都有傷害,含有的紅外線會引起寶寶體溫過高。
2、喝葡萄糖水
事實上,葡萄糖水對黃疸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佔據新生兒本來就不大的胃容量,從而造成吃奶減少、排便減少,前面講過,膽紅素最終是要進入腸道隨大便排出的,排便少了,膽紅素排出自然也就減少,膽紅素長時間停留在腸道,會增加腸道重吸收的機會,反而不利於退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