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 多發於新生兒和嬰幼兒。 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膚、腸道、陰☆禁☆道寄生。 由於孩子入口的東西不乾淨:乳具消毒不徹底、乳母的乳☆禁☆頭不乾淨、照顧孩子的人手不乾淨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污染, 對於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兒或小嬰兒都容易引起鵝口瘡的產生。 尤其是孩子已經會吃手、吃身邊的一些物品, 很容易使得鵝口瘡反復感染發作。 鵝口瘡也見於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孩子, 也有的新生兒是經過產道分娩感染的。
Advertisiment
鵝口瘡的主要表現: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 常見於頰黏膜、上下唇內側、舌、牙齦、上齶等處, 有時可蔓延至咽部。 此白膜不容易拭去, 剝落後局部黏膜潮紅。 一般孩子無疼痛感, 不流口水, 吃奶不受影響, 但是病變嚴重則可引起嗆奶、吞咽困難、呼吸困難。
因此, 預防、治療應遵照以下原則:
所用一切物品必須嚴格消毒, 護理者要注意個人衛生, 操作要乾淨。 哺乳者每次餵奶前, 一定要用清水清洗乳☆禁☆頭, 天天要換洗內衣。 孩子必須勤洗手, 杜絕可以引起反復感染的環節。
注意孩子的營養, 對於長期腹瀉, 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孩子做好預防工作。 在疾病允許的情況下, 儘量減少抗生素和激素的應用, 避免體內菌群失調, 造成真菌滋生。
Advertisiment
一旦患病, 可以用制黴菌素溶液(10萬~20萬單位/毫升), 塗口腔, 每天3~4次, 或遵照醫囑口服制黴菌素。 可同時服用維生素B2及維生素C。 鵝口瘡消失後繼續口服藥物2~3天, 防止復發。
飲食宜忌
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並適當增加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供給, 如動物肝臟、瘦肉、魚類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媽媽護理經
若是新生嬰兒, 可用2%碳酸氫鈉溶液在哺乳前後清潔口腔, 同時要加強奶具的消毒;病變廣泛者可用制黴菌素10萬單位/次, 加水1~2毫升塗患處, 每天3~4次。 一般2~3天鵝口瘡即可好轉, 若仍無明顯好轉, 則應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 可考慮口服小劑量氟康唑。
番茄汁
適用寶寶:6個月起
番茄2個
將番茄洗淨, 放入沸水中浸泡,
Advertisiment
用乾淨紗布包裹絞汁或放到榨汁機裡榨汁即可。
每日含漱數次, 可以清熱解毒, 有效地緩解因鵝口瘡而引起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