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新生兒照顧必修10門課

迎接新生命, 除了要為即將到來的寶寶準備衣、食、住、行等用品外, 父母雙方也要在寶寶來臨前學會照護寶寶的種種方法, 以免寶寶出生后手忙腳亂, 不知所措。

第1門課 哺喂母奶或配方奶

小叮嚀

新生兒在喂食完后, 拍打嗝的動作相當重要, 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寶寶吐奶與溢奶的發生率。

“吸吮”是寶寶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通過吸吮, 寶寶即可獲取成長所需的營養。 無論是哺喂母乳或是配方奶的新手父母, 都應該有基本的哺喂觀念, 才能讓你的寶貝吃得順利又健康。

Tips

哺喂母乳:約每2個小時哺喂1次。

Advertisiment

哺喂配方奶:約每4個小時哺喂1次。

4姿勢正確喂母乳

媽媽在哺喂母乳時, 可嘗試不同的姿勢讓寶寶吸奶。

1.坐姿(搖籃抱法)

姿勢提醒:以舒適的姿勢坐在床上, 或找一個有椅背及扶手的椅子靠著椅背坐下。

2.斜倚

姿勢提醒:以舒適的姿勢斜倚床上, 腿部及背部墊枕頭, 使寶寶的頭部躺在手臂上。

3.橄欖球抱姿

姿勢提醒:此姿勢適用于雙胞胎、嬰兒含乳有問題、乳腺管阻塞或是剖宮產的媽媽。 媽媽的手臂環繞在寶寶身體的下方, 用手掌及腕部拖住寶寶身體的下方, 用另一只手掌及腕部拖住嬰兒頭部, 以整雙手臂支撐嬰兒的身體。

4.側躺(晚上哺乳或剖腹產后最好的姿勢)

姿勢提醒:媽媽側臥, 與寶寶面對面, 媽媽的腹部接觸寶寶的腹部,

Advertisiment
寶寶頭部靠近媽媽的乳☆禁☆房。

5步驟正確沖泡配方奶

在喂食寶寶配方奶時, 建議新手父母遵循以下5步驟, 會讓寶寶吃得衛生又安心。

1.準備器具

消毒器及有蓋的大鍋、奶瓶、奶嘴、奶蓋, 宜準備6~8支奶瓶、洗奶瓶用毛刷(1支)、鑷子(夾奶瓶、奶嘴用)。

2.消毒方法

先用肥皂清洗雙手, 用干凈的消毒鍋加8分滿的水, 準備加熱。 耐熱的玻璃奶瓶、鑷子等器具于冷水時放入鍋內煮10分鐘, 再將較不耐熱的器具包括奶嘴、奶蓋、奶圈等用紗布包著一起放入煮5~10分鐘。 再將消毒好的奶瓶放置于干凈的地方晾干, 以備使用。

3.溫開水沖泡奶粉

在奶瓶里倒入需要的溫開水(煮沸過的熱開水冷卻至40℃左右)。 不要用滾燙開水沖泡奶粉, 易結成凝塊, 引起寶寶消化不良。

Advertisiment

4.溶入奶粉

用湯匙舀起奶粉, 舀起的奶粉需松松的, 不可緊壓, 再用“D形罐口”刮平, 對準奶瓶口倒入。

5.套上奶嘴并檢查溫度及流速

手不要碰到奶嘴, 把它裝上去并試試牛奶滴出的情形。 在手內側滴一滴, 確定適當的溫度。

第2門課 睡覺

1個月大以內的新生兒, 平均每天有15~20小時的睡眠時間, 是成年人的2倍多。 寶寶的睡眠周期循環相當頻繁, 約每2個小時會有短暫的清醒, 一個晚上約有7、8個周期, 淺睡和深睡交替進行。

Tips

新生兒每天約清醒2~3小時, 之后又進入睡眠狀態。

寶寶夜夜難眠8項原因

“夜啼”有時是寶寶身體不適的表現, 以下為你提供8項檢視新生兒夜晚哭鬧的原因, 排除這些原因, 寶寶就可以一覺到天明。

1.肚子餓

新生兒的胃部容量較小,

Advertisiment
進食變得較為頻繁, 有些新生兒在半夜還需要再喂一次奶, 當爸媽忘了喂食自然會哭鬧不止。

2.尿布濕了

新生兒每天大概需要換掉10片尿片, 半夜寶寶哭鬧不安, 可能就是尿布濕了。 尿液跟糞便中含有尿素和尿酸等刺激性物質, 容易使寶寶的小屁屁不舒服, 換尿片不僅可以預防尿布疹, 也可以減少寶寶半夜哭鬧。

3.脹氣

奶嘴孔的大小不同、母親喂奶的技巧不好、拍氣的方式不對等都會令寶寶出現一陣哭鬧一陣停止哭泣的脹氣癥狀。 這時, 父母親可以用手掌按摩小寶寶的腹部, 來舒解寶寶因脹氣帶來的不適, 若情況仍無法改善, 則需要到醫院請醫生開藥消除脹氣。

4.皮膚癢、痛

注意寶寶是否有被刺傷、被蚊蟲叮咬等未被注意到的傷口,

Advertisiment
甚至連嚴重紅腫的尿布疹及異位性皮膚炎, 都會使寶寶突然造成身體上的不適而影響睡眠, 這時, 爸媽們最好詳細檢查寶寶的身體狀況, 了解使寶寶不適的原因。

5.白天睡太飽

很多寶寶白天睡得十分香甜, 半夜無法入眠。 所以白天盡量不要讓寶寶睡太久, 以免晚上哭鬧不休。

6.需要安全感

寶寶太冷或太熱、奶嘴掉了、心愛的玩具沒在手邊或心理上感覺需要爸媽的關愛時, 都會以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所以寶寶的睡眠環境溫度要適當, 不要蓋過量的被子, 爸媽們適時地給予寶寶擁抱與安撫, 讓寶寶更有安全感, 自然會減少哭鬧。

7.維持睡眠環境安寧

父母的脾氣與生活習慣、家庭氣氛、居家環境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 盡量維持一個安靜、祥和的氛圍,讓寶寶帶著好心情入睡。

8.寶寶生病了

1.腸絞痛 由于嬰幼兒在未滿4個月之前,腸壁的神經發育尚未成熟,造成腸胃道蠕動不規則,蠕動過快,糾結在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發作時間通常在傍晚4點到8點,以及半夜零時前后。

2.胃腸道疾病 家長應留意寶寶的排便狀況,是否好幾天沒排便 。(如糞便嵌塞、肛裂、腸胃炎、消化不良或腹股溝疝氣。

3.感染性疾病 寶寶若發燒,則可能是新生兒感染的跡象。常見的感染器官為呼吸道、腸胃道、泌尿道與腦神經系統。

編輯:美娜

盡量維持一個安靜、祥和的氛圍,讓寶寶帶著好心情入睡。

8.寶寶生病了

1.腸絞痛 由于嬰幼兒在未滿4個月之前,腸壁的神經發育尚未成熟,造成腸胃道蠕動不規則,蠕動過快,糾結在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發作時間通常在傍晚4點到8點,以及半夜零時前后。

2.胃腸道疾病 家長應留意寶寶的排便狀況,是否好幾天沒排便 。(如糞便嵌塞、肛裂、腸胃炎、消化不良或腹股溝疝氣。

3.感染性疾病 寶寶若發燒,則可能是新生兒感染的跡象。常見的感染器官為呼吸道、腸胃道、泌尿道與腦神經系統。

編輯:美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