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獨有的奇趣現象 逐一解密

大家都說, 寶寶的降臨能為整個家庭帶來異想不到的“驚喜”。 確實, 自從寶寶出生之後, 不僅夫妻總是圍著寶寶的吃喝拉撒忙不停,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是忙得不亦樂乎。

剛出生的新生兒貌似都很醜, 長長的腦袋, 皺巴巴的肌膚看上去真有點像個小老頭。 更讓人意外的是, 他們還時不時做出一些讓新媽驚恐的奇趣“表情”。

怪現象1 便便時憋紅臉

解密:寶寶排便時經常用盡渾身的力氣, 同時小臉也會被憋得紅紅的, 這主要是因為寶寶結腸以及肛門括約肌的排泄功能發育還不成熟, 即使是在吃母乳時排出很稀的便便,

Advertisiment
也很費力氣。

隨著寶寶腸道以及肛門括約肌的生理功能不斷成熟, 排便會越來越順暢, 到寶寶6個月左右, 即使添加了輔食, 寶寶排出逐漸成形的便便時也不再那麼費力。 另外, 寶寶在排便同時往往還在大量排氣, 因此通常表現為憋紅了臉。

怪現象2 總是緊攥著小拳頭

解密:很多新媽媽可能會感到奇怪, 寶寶的拳頭為什麼總是緊握著的?這是因為,剛出生不久的嬰兒, 屈肌的力量要強於伸肌。 大約在寶寶三四個月左右, 隨著神經系統的逐漸發育成熟, 屈肌的力量會逐漸減弱, 伸肌的力量逐漸增強, 二者會逐漸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到那時, 寶寶的小手也會呈現鬆弛自如的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

Advertisiment
即使是在剛出生後不久, 當你用手扒寶寶的手指時也能扒開, 而且寶寶各個手指頭的關節活動自如, 如果你用力扒也扒不開, 或者寶寶手指關節不能活動就要引起注意。 另外,如果4個月以後寶寶的小手依然時時刻刻都緊攥著, 就需要去醫院看醫生。

怪現象3 呼吸不規律

解密:正常新生兒出生後, 立即開始呼吸。 由於新生兒的鼻腔、咽、氣管、支氣管均較狹小, 胸部的肌肉尚不夠發達, 肺部彈力組織發育也不完全, 因此, 新生兒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 以腹式呼吸為主, 而胸廓運動較淺, 呼吸時肚子一鼓一癟, 看起來好像是用肚子在呼吸。

根據這一特點, 可以通過看寶寶腹部運動來數呼吸次數。 新生兒呼吸時,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量較少,

Advertisiment
但他們機體所需的氧氣量並不少, 所以只好通過加快呼吸頻率來彌補每次吸入氣量的不足。

正常新生兒每分鐘呼吸35~45次。 由於新生兒呼吸中樞還不夠健全, 所以會出現呼吸節律不規則, 有呼吸深淺交替或快慢不均的現象, 入睡後更明顯, 這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寶寶呼吸暫停超過20秒或者出現臉色發青、發紫的現象就要及時去醫院看醫生。

怪現象4 總是用力地“抻”胳膊“抻”腿

解密:寶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動作有很多原因, 原因之一是:寶寶通過這種方式來説明自己排氣。 我們都知道新生兒的腸道發育還不完善, 容易有脹氣的情況出現, 無論是通過打嗝還是放屁的方式將脹氣排出, 都會令寶寶感到舒服一些,

Advertisiment
而他“抻”來“抻”去的運動方式也有利於胃腸蠕動, 加速脹氣的排出。

原因之二是:這是寶寶緩解快速生長給自己帶來不適的一種方式。 剛剛出生後的一個月, 是寶寶生長最快速的時期, 正常情況下, 寶寶在這段時間內會增長7~8釐米, 除了骨骼在24小時不停地生長以外, 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韌帶包括皮膚組織也在生長, 這種快速生長會令寶寶感到不太舒服, “抻”胳膊“抻”腿就是寶寶緩解這種不適的表現。

此外, 3個月以前的寶寶還不會翻身, 而“抻”來“抻”去也就成了寶寶自發運動的一種方式。

怪現象5 大口吐奶

解密:吐奶是6個月以內嬰兒比較常見的現象, 這主要是因為寶寶的胃與成人的胃不同。

寶寶的胃還是水準的, 而我們成人的胃是垂直的,
Advertisiment
按照比較傳統的說法就是寶寶的胃比較“淺”。 而且食管的括約肌發育也不成熟, 這就容易導致寶寶出現“胃食管反流”,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吐奶”。

當寶寶吐奶以後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將寶寶的小臉掰向一側, 讓反流的奶液順著寶寶的嘴角流出來。 切忌將寶寶立即抱起, 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殘留在寶寶咽部的一部分奶液倒灌進氣管, 嗆到寶寶。

如果寶寶大口吐奶的現象比較頻繁, 建議採取少量多次的餵奶方式, 不要喂得過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吐奶現象的發生。 約在6個月以後, 隨著輔食的添加以及寶寶胃腸道發育成熟, 吐奶的現象也會逐漸改善

怪現象6 全身脫皮

解密:這是大部分新生兒都會出現的現象, 寶寶出生以前,都是泡在子宮的羊水裡,溫暖濕潤,而出生以後,外界環境乾燥,加之皮膚表皮層和真皮層發育薄和結構疏鬆,更容易丟失水分,而此時的寶寶新陳代謝又比較旺盛,所以皮膚容易出現乾燥脫水,表皮層就容易脫落,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父母不必擔心。

也可以在洗澡後給寶寶的全身塗抹滋潤的護膚油,保持皮膚的滋潤。隨著寶寶皮膚屏障功能的逐漸完善,這種現象就會得以緩解。

怪現象6 睡覺時“一驚一乍”

解密: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是因為寶寶的大腦皮層發育還不完善,不能很好地處理外界的刺激

通常情況下,一個成熟的大腦,不僅能接收外界的資訊和刺激,同時會將這種刺激傳導到相應的器官進行處理。比如我們成人聽到雷聲立即會對這種聲音做出反應,“告訴”大腦,這是雷聲,不必太擔心。

但在大腦皮層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寶寶雖然接收了外界的刺激,卻不能很好地將這種刺激傳遞給相應的器官並進行處理,反而是把這種刺激“泛化”了,也就是全身的肌肉都對這種刺激做出收縮的回應,表現出來就是我們看到的“一驚一乍”。

除了這個原因以外,寶寶淺睡眠的時間較長也是原因之一,淺睡眠的時候,大腦皮層更容易感知到外界的刺激,並做出全身的反應,而成人的潛睡眠時間要明顯減少,出現“一驚一乍”現象的幾率也很少。

寶寶出生以前,都是泡在子宮的羊水裡,溫暖濕潤,而出生以後,外界環境乾燥,加之皮膚表皮層和真皮層發育薄和結構疏鬆,更容易丟失水分,而此時的寶寶新陳代謝又比較旺盛,所以皮膚容易出現乾燥脫水,表皮層就容易脫落,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父母不必擔心。

也可以在洗澡後給寶寶的全身塗抹滋潤的護膚油,保持皮膚的滋潤。隨著寶寶皮膚屏障功能的逐漸完善,這種現象就會得以緩解。

怪現象6 睡覺時“一驚一乍”

解密: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是因為寶寶的大腦皮層發育還不完善,不能很好地處理外界的刺激

通常情況下,一個成熟的大腦,不僅能接收外界的資訊和刺激,同時會將這種刺激傳導到相應的器官進行處理。比如我們成人聽到雷聲立即會對這種聲音做出反應,“告訴”大腦,這是雷聲,不必太擔心。

但在大腦皮層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寶寶雖然接收了外界的刺激,卻不能很好地將這種刺激傳遞給相應的器官並進行處理,反而是把這種刺激“泛化”了,也就是全身的肌肉都對這種刺激做出收縮的回應,表現出來就是我們看到的“一驚一乍”。

除了這個原因以外,寶寶淺睡眠的時間較長也是原因之一,淺睡眠的時候,大腦皮層更容易感知到外界的刺激,並做出全身的反應,而成人的潛睡眠時間要明顯減少,出現“一驚一乍”現象的幾率也很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