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生病如何及時發現並護理?

新生兒病的特徵

新生兒病具有與其他兒童不同的特徵。

分娩所致障礙:經過狹窄的產道所致的疾病。 分娩麻痹或頭蓋內出血是最常見的。

易出血病:新生兒會有短期缺乏維生素K而導致不易凝血。 所以, 會出現以吐血、便血為主要症狀的新生兒出血症。

黃疸伴隨症:生後2~3天即出現黃疸, 1周內一般會自動消失。 但也有反應強烈或拖的時間長一些的情況, 有些新生兒會出現先天性膽道閉塞等症狀。

細菌或病毒感染症:因為對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弱而導致比較可怕的敗血症或化濃性髓膜炎。

Advertisiment
另外, 新生兒時期患此類病時, 還可能會因為症狀不明顯而耽誤診斷。

由呼吸障礙引起的病:胎兒在母親體內是通過胎盤獲得氧氣的, 而從出生後就要自己呼吸了。 如果無法正常進行呼吸, 就會出現假死或呼吸窘迫症。

此外, 還有幾種在出生後即能發現的先天性疾病。

媽媽需要注意的問題

產後在醫院期間, 即使有什麼異常, 因為有醫生在, 一般都會得到妥善處置, 所以不用擔心。

回到家以後, 有很多父母會比較緊張地盯著孩子, 坐立不安。 其實, 一般來說, 在出院檢查時被確診為“無異常”的孩子應視為健康。

觀察以下情況, 如有令人不安的情形, 則應及時就診。

1、黃疸是否漸漸變淺。

2、奶吃得怎麼樣。

3、哭聲是否響亮有力。

4、皮膚是否有光澤和彈性。

Advertisiment

5、體重是否均勻增長。

6、肚臍是否發黏。

產瘤

指在新生兒的頭部長出像瘤一樣的腫塊。 孩子出生時被狹窄的產道擠壓造成淤血是其主要原因。

產瘤最常出現在頭頂, 但也會因出生時體位不同而產生在瞼部、手腳、臀部等。 即使不作任何處理, 2~3天便會自行消失, 因此, 不必擔心。

頭血腫

這是孩子在出生時, 由於受到產道擠壓, 在頭蓋骨和其上邊的皮膚之間出血而引起的瘤子, 這種疾病大槪占新生兒總數的2%~3%也有長在頭的左右兩邊的某一側, 或是兩邊各長一個的。 即使不作任何處理, 2~3周或2~3個月, 最長不過半年就會消失。 有時也會因為血液中的鈣素沉積變硬而留到1歲。 這種情況可一開始就將瘤內的血抽出。 對是否有必要抽血,

Advertisiment
應該請教醫生。

頭蓋內出血

這是孩子在出生時, 由於腦部血管破裂而導致的頭蓋內出血。 會出現皮膚青癍症, 並伴有呼吸不規則, 常常產生痙攣。 也可能出現不好好吃奶、臉色蒼白, 或是膀子向後歪、吐舌頭等症狀。 該病的原因一般是產鉗分娩導致的外傷或出生時氧氣缺乏。

該病需要住院治療, 嚴重時可導致死亡或留下後遺症;輕微時也可與普通孩子一樣正常發育。

分娩麻痹

這是孩子出生時, 神經的一部分出現輕微障礙, 導致相應的肌肉無法活動的病。

如果是面部神經出問題, 會引起面部扭曲;如果是控制手、臂的神經出問題, 會引起手臂麻痹。

上述情況大多會在6個月以內好轉並康復, 但也有例外,

Advertisiment
這時應到專科醫院就診, 接受功能恢復訓練或按摩。 新生兒出血症是生後2~3日突然吐血或便血的病。

因出血量的不同, 有可能吐類似咖啡色的褐色物, 也有可能排出黑色的糞便。 另外, 還有可能在皮膚上出現紫斑。

該病主要原因是缺乏維生素K,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注射維生素K就會馬上好轉, 當出血量大時還應輸入新鮮血液。

有時也會出現孩子把出生時吞人的血吐出來的情況, 這是假性溶血症, 不必擔心。 遇到這種情況, 要和新生兒出血症相區分。 因此, 無論如何, 孩子出血都應去就診。

臍炎

臍帶大概一周就會脫落。 可是臍帶殘端如果發黏, 會引起細菌感染, 出現紅腫、化膿、惡臭。 如任其發展, 有可能因細菌感染擴至全身而引起敗血症,

Advertisiment
所以必須高度重視。

為防止擠炎, 在臍帶脫落後應保持臍帶殘端的清潔。 特別是在洗澡後要保持肚臍部分的乾燥。 一旦發現開始紅腫, 應立即就診, 接受醫生的治療。

臍肉芽腫

臍帶脫落後, 如長出米粒大小、軟乎乎的像瘊子一樣的東西, 就是臍肉芽腫。 因為產生分泌物, 還會黏乎乎的, 有時還會在分泌物中混有血, 但不痛。 為避免引起擠炎, 應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新生兒濕疹

新生兒會因為母親的激素影響產生過多的脂肪, 導致瞼頰生出類似粉刺的濕疹, 或是在頭髮、目艮睫毛、臉上生出黃乎乎的、像商標狀的濕疹。

多做清潔, 用橄欖油擦拭, 都會有一定的效果。 用皮質激素等軟膏也有特別的效果, 但因為是效力比較強的藥, 能否給嬰兒使用,還要聽醫生的意見。

領新生兒去醫院看病,要看孩子的情緒

剛生不久的孩子老是讓人不放心。因此,媽媽只要看到孩子和平時稍有不同,就會非常擔心。尤其是對初為人母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即使不算什麼大不了的病,也想趕快把孩子送往醫院,生怕耽誤了。

在領孩子去醫院之前,必須仔細想想去醫院的目的,而不能僅僅因為擔心就去醫院。因為,對於嬰兒來說,到室外活動是要冒一定風險的,嘈雜的醫院裡的各種病菌也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可是,一旦確認孩子狀況不妙,就必須去醫院。孩子可能很快會從感冒轉成肺炎,而且病情進展極快,所以必須儘快捕捉到異常跡象,以免貽誤時機。

掌握孩子正常與否的標準就是孩子情緒的好壞。和平常一樣活蹦亂跳地能吃能睡的話,即使有點打噴嚏,或是大便有點稀軟,也是健康的。要是還不放心,可以量量體溫。

量體溫時,把體溫計放在孩子胳肢窩底下,用胳膊夾住.保持1分鐘。哭或者餵奶後,體溫會升高。睡著或安靜時,如顯示37.5℃以下,就可認為是平熱。

當孩子沒有特別的原因哭鬧或持續超過攝氏37.5℃以上時,應立刻去醫院就診。

餵奶時可以看出的異常

留意孩子發燒

孩子身上的異常可由吃奶狀態顯現。吃奶充分而且情緒好就是健康的證據。相反,不大愛吃奶,而且哭鬧的話,就要考慮孩子肯定有什麼不妥之處。

吸吮乳☆禁☆頭時感覺嘴唇很熱,就應量量體溫。母親每天都給孩子喂幾次奶,所以可以準確地感覺到孩子的嘴唇溫度。餵奶時發現孩子發燒是常有的事。

不時吐一下奶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如果每次餵奶時都吐,就應懷疑是不是幽門狹窄。這是生後2~3周以後才產生的症狀,雖不是輕易就得的病,但一經發現必須就診。

吃完奶後,在嘴邊像淌口水一樣淌出奶(溢乳),一般不算異常。因為孩子的胃呈筒狀,餵奶後如果馬上躺下,逆流也是常理。

幽門狹窄症是幽門(從胃到腸的出口)變窄的症狀。這樣的孩子每次吃奶時都會吐,體重也不再增加。如果置之不理的話,嬰兒會由於缺乏水分,造成皮膚乾澀。這種症狀可通過做手術解決。

嘴周圍泛紅的是乳痂,尿布所及之處發紅的是尿布疹。餵奶或換尿布後,用溫水擦拭,可以有效避免。

新生兒黃疸

生後2~3天產生,到1周或10天后會自行消失,是因胎內產生的紅細胞在生後遭到一次性破壞造成的。程度雖有個體差異,但在大部分孩子身上都能見到。

如孩子沒有其他異常,則屬於生理性黃疸,可以不用處置。但應注意觀察嬰兒的白眼珠是否有黃點,大便是否變稀,尿是否變黃並足以使尿布染色。

母乳黃疸

吃母乳的嬰兒在生後接近1個月仍可能有黃疽,我們把這種稱為母乳黃疸,它是由包含在母乳中的成分引起的。

如果是母乳黃疽不用處理,但有些孩子到1個月時,可能會由新生兒肝炎而引起黃疸。所以,為了能與新生兒肝炎相區別,還是要去醫院檢查。

發生母乳黃疸的嬰兒如換為牛奶可在幾天內好轉,即使繼續喂母乳,也應在2~3個月內消失。

先天性膽道閉塞症

這是先天性膽道(將肝臟產生的膽汁送入腸的管)被堵而引起的黃疽。

預期不消退的黃疸,不僅不變淺,反而越來越重。

大便由於不能被膽汁著色,而呈現像黏土一樣的灰白色;相反,尿變為黃色,把尿布染得很黃。

若能及時發現,應在生後3個月內做連接膽道和腸的手術。但這可能是極少數,大部分這類病兒由於膽汁無法流入腸內,會在1~2年內死亡。新生兒溶血性疾病生後一天即開始出現黃疸顏色變深。嚴重時,可能引發腦障礙。將此稱之為核黃疸。

核黃疸是由母嬰之間血型不合造成的。尤其是以尺11血型問題最為嚴重。當母親為尺11陰性時,要特別注意,若被診斷為重症患者時,要在生後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進行光線治療或交換輸血。

在ABO血型中,0型母親才可能和其他血型的孩子產生這種情況,但也遠沒有Rh血型嚴重,也不大做交換輸血。

產後住院期間因為有醫生監護,所以問題還不大。出院後,如果黃疸不但不消失,並且加重,或是重新生成時,務必去就診。

胎記

在剛生下來的孩子身上,經常可能見到胎記。胎記多產生在背部或手上。一般在7~8歲之前就會自行消失。

還有幾種紅色的胎記,出生時沒有,到了2周以後才顯現。從皮膚內發出來的和眼皮等處產生的小紅點,大概在5~6歲之前就會消失,所以不必擔心。

尿布引起的皮膚炎

如不經常給孩子換尿布,則很容易引起皮膚炎。為防止尿布引起的皮膚炎,應在尿布未髒前及時更換,並且在更換時將屁股周圍擦乾淨。特別是在大便後,要用溫水擦洗。

尿布需要洗乾淨並行幹,再用日光消毒或高溫消毒。小便中的尿素氨殘留會產生刺激,而容易引起皮膚炎。尿布和尿布表面的質地應選擇吸濕性好的材料,對新生兒用的尿布表面尤其要選擇純棉材料。

如果已得了因尿布產生的皮膚炎,可以在每次更換尿布時,在擦拭完屁股後,將屁股在太陽下晾一會兒,接觸一下新鮮的空氣,這樣做對於比較輕的皮膚炎很見效。

如果是患了用溫水擦拭都疼的較為嚴重的皮膚炎,可用稍熱的水洗過後,塗抹鞣酸軟膏,再輕輕拍些嬰兒粉。另外,可儘量延長不穿尿布的時間。

從新生兒時起就得濕疹的孩子還真不是少數,有些孩子可能因為過敏體質而導致濕疼或尿布引起的皮膚炎。所以尤其要引起媽媽的注意。頭髮稀少剪頭髮沒有意義有的孩子從一出生時就有很濃密的頭髮,也有的孩子的頭髮老是像棉絮一樣的稀鬆,沒有什麼變化。

有些父母對自己孩子的頭髮稀少憂心忡忡,其實過不了多久頭髮就會正常地長出來,所以還是不太介意為好。

另外,就算頭髮多的孩子,在3~4個月時,後腦勺挨著褥子的部分頭髮也會變稀,甚至禿掉一圏。這屬於生理性脫髮,在6個月後會重新開始生長,所以沒有必要擔心。

從前有種說法是,對頭髮稀少的孩子,刮一刮頭髮就會長出來。其實,用刀刮,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危險。要是不小心刮破了頭皮,感染了細菌,就更得不償失了。所以還是不要用刮刀刮。

鼻子堵了

對2個月的孩子來說,分泌物多,再加上鼻孔又小,即使不得感冒,鼻子也極易被堵。特別是對那些過敏體質的孩子來說,因為黏膜敏感,在不經意間,鼻子就常常被堵。

鼻子一堵,也就沒法好好吃奶。加上本來就不大習慣用嘴呼吸,因此孩子會出現煩躁,甚至無法入睡。

這時,可用熱毛巾放在鼻子上進行熱敷,或是給孩子洗澡,也可以用棉簽蘸上橄欖油或嬰兒油進行擦拭。如對撖欖油或嬰兒油過敏,則可用蘸水的棉簽擦拭。

能否給嬰兒使用,還要聽醫生的意見。

領新生兒去醫院看病,要看孩子的情緒

剛生不久的孩子老是讓人不放心。因此,媽媽只要看到孩子和平時稍有不同,就會非常擔心。尤其是對初為人母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即使不算什麼大不了的病,也想趕快把孩子送往醫院,生怕耽誤了。

在領孩子去醫院之前,必須仔細想想去醫院的目的,而不能僅僅因為擔心就去醫院。因為,對於嬰兒來說,到室外活動是要冒一定風險的,嘈雜的醫院裡的各種病菌也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可是,一旦確認孩子狀況不妙,就必須去醫院。孩子可能很快會從感冒轉成肺炎,而且病情進展極快,所以必須儘快捕捉到異常跡象,以免貽誤時機。

掌握孩子正常與否的標準就是孩子情緒的好壞。和平常一樣活蹦亂跳地能吃能睡的話,即使有點打噴嚏,或是大便有點稀軟,也是健康的。要是還不放心,可以量量體溫。

量體溫時,把體溫計放在孩子胳肢窩底下,用胳膊夾住.保持1分鐘。哭或者餵奶後,體溫會升高。睡著或安靜時,如顯示37.5℃以下,就可認為是平熱。

當孩子沒有特別的原因哭鬧或持續超過攝氏37.5℃以上時,應立刻去醫院就診。

餵奶時可以看出的異常

留意孩子發燒

孩子身上的異常可由吃奶狀態顯現。吃奶充分而且情緒好就是健康的證據。相反,不大愛吃奶,而且哭鬧的話,就要考慮孩子肯定有什麼不妥之處。

吸吮乳☆禁☆頭時感覺嘴唇很熱,就應量量體溫。母親每天都給孩子喂幾次奶,所以可以準確地感覺到孩子的嘴唇溫度。餵奶時發現孩子發燒是常有的事。

不時吐一下奶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如果每次餵奶時都吐,就應懷疑是不是幽門狹窄。這是生後2~3周以後才產生的症狀,雖不是輕易就得的病,但一經發現必須就診。

吃完奶後,在嘴邊像淌口水一樣淌出奶(溢乳),一般不算異常。因為孩子的胃呈筒狀,餵奶後如果馬上躺下,逆流也是常理。

幽門狹窄症是幽門(從胃到腸的出口)變窄的症狀。這樣的孩子每次吃奶時都會吐,體重也不再增加。如果置之不理的話,嬰兒會由於缺乏水分,造成皮膚乾澀。這種症狀可通過做手術解決。

嘴周圍泛紅的是乳痂,尿布所及之處發紅的是尿布疹。餵奶或換尿布後,用溫水擦拭,可以有效避免。

新生兒黃疸

生後2~3天產生,到1周或10天后會自行消失,是因胎內產生的紅細胞在生後遭到一次性破壞造成的。程度雖有個體差異,但在大部分孩子身上都能見到。

如孩子沒有其他異常,則屬於生理性黃疸,可以不用處置。但應注意觀察嬰兒的白眼珠是否有黃點,大便是否變稀,尿是否變黃並足以使尿布染色。

母乳黃疸

吃母乳的嬰兒在生後接近1個月仍可能有黃疽,我們把這種稱為母乳黃疸,它是由包含在母乳中的成分引起的。

如果是母乳黃疽不用處理,但有些孩子到1個月時,可能會由新生兒肝炎而引起黃疸。所以,為了能與新生兒肝炎相區別,還是要去醫院檢查。

發生母乳黃疸的嬰兒如換為牛奶可在幾天內好轉,即使繼續喂母乳,也應在2~3個月內消失。

先天性膽道閉塞症

這是先天性膽道(將肝臟產生的膽汁送入腸的管)被堵而引起的黃疽。

預期不消退的黃疸,不僅不變淺,反而越來越重。

大便由於不能被膽汁著色,而呈現像黏土一樣的灰白色;相反,尿變為黃色,把尿布染得很黃。

若能及時發現,應在生後3個月內做連接膽道和腸的手術。但這可能是極少數,大部分這類病兒由於膽汁無法流入腸內,會在1~2年內死亡。新生兒溶血性疾病生後一天即開始出現黃疸顏色變深。嚴重時,可能引發腦障礙。將此稱之為核黃疸。

核黃疸是由母嬰之間血型不合造成的。尤其是以尺11血型問題最為嚴重。當母親為尺11陰性時,要特別注意,若被診斷為重症患者時,要在生後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進行光線治療或交換輸血。

在ABO血型中,0型母親才可能和其他血型的孩子產生這種情況,但也遠沒有Rh血型嚴重,也不大做交換輸血。

產後住院期間因為有醫生監護,所以問題還不大。出院後,如果黃疸不但不消失,並且加重,或是重新生成時,務必去就診。

胎記

在剛生下來的孩子身上,經常可能見到胎記。胎記多產生在背部或手上。一般在7~8歲之前就會自行消失。

還有幾種紅色的胎記,出生時沒有,到了2周以後才顯現。從皮膚內發出來的和眼皮等處產生的小紅點,大概在5~6歲之前就會消失,所以不必擔心。

尿布引起的皮膚炎

如不經常給孩子換尿布,則很容易引起皮膚炎。為防止尿布引起的皮膚炎,應在尿布未髒前及時更換,並且在更換時將屁股周圍擦乾淨。特別是在大便後,要用溫水擦洗。

尿布需要洗乾淨並行幹,再用日光消毒或高溫消毒。小便中的尿素氨殘留會產生刺激,而容易引起皮膚炎。尿布和尿布表面的質地應選擇吸濕性好的材料,對新生兒用的尿布表面尤其要選擇純棉材料。

如果已得了因尿布產生的皮膚炎,可以在每次更換尿布時,在擦拭完屁股後,將屁股在太陽下晾一會兒,接觸一下新鮮的空氣,這樣做對於比較輕的皮膚炎很見效。

如果是患了用溫水擦拭都疼的較為嚴重的皮膚炎,可用稍熱的水洗過後,塗抹鞣酸軟膏,再輕輕拍些嬰兒粉。另外,可儘量延長不穿尿布的時間。

從新生兒時起就得濕疹的孩子還真不是少數,有些孩子可能因為過敏體質而導致濕疼或尿布引起的皮膚炎。所以尤其要引起媽媽的注意。頭髮稀少剪頭髮沒有意義有的孩子從一出生時就有很濃密的頭髮,也有的孩子的頭髮老是像棉絮一樣的稀鬆,沒有什麼變化。

有些父母對自己孩子的頭髮稀少憂心忡忡,其實過不了多久頭髮就會正常地長出來,所以還是不太介意為好。

另外,就算頭髮多的孩子,在3~4個月時,後腦勺挨著褥子的部分頭髮也會變稀,甚至禿掉一圏。這屬於生理性脫髮,在6個月後會重新開始生長,所以沒有必要擔心。

從前有種說法是,對頭髮稀少的孩子,刮一刮頭髮就會長出來。其實,用刀刮,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危險。要是不小心刮破了頭皮,感染了細菌,就更得不償失了。所以還是不要用刮刀刮。

鼻子堵了

對2個月的孩子來說,分泌物多,再加上鼻孔又小,即使不得感冒,鼻子也極易被堵。特別是對那些過敏體質的孩子來說,因為黏膜敏感,在不經意間,鼻子就常常被堵。

鼻子一堵,也就沒法好好吃奶。加上本來就不大習慣用嘴呼吸,因此孩子會出現煩躁,甚至無法入睡。

這時,可用熱毛巾放在鼻子上進行熱敷,或是給孩子洗澡,也可以用棉簽蘸上橄欖油或嬰兒油進行擦拭。如對撖欖油或嬰兒油過敏,則可用蘸水的棉簽擦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