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用藥容易出現的不良反應

藥物具有治療作用, 但也有損害健康的毒害作用, 醫學上將藥物的毒害作用稱藥物的不良反應。 藥物對新生兒的不良反應與成人相比不完全相同。 為使藥物發揮最大療效, 減少或避免不良反應, 現將常用藥物對新生兒的不良反應介紹如下。

(1)神經系統反應。 四環素、腎上腺素、維生素A、氨硫脲等較易沉積於骨組織中, 阻礙骨骼的發育, 甚至引起腦水腫;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引起新生兒手足抽搐症;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多黏菌素B等易損傷新生兒酌聽神經及腎功能。

(2)心臟血管系統反應。 新生兒強心藥——洋地黃若用量偏大,

Advertisiment
易引起毒性反應;另外新生兒的交感神經相對活躍, 心率比較快, 使用能引起心率加快的藥物時要慎重。

(3)消化系統反應。 應用氯丙嗪後, 容易引起麻痹性腸梗阻;金黴素、新生黴素、呋喃素、氯丙嗪、苯巴比妥、異煙肼等, 易引起新生兒中毒性肝臟損害。

(4)腎臟損害。 新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等對腎臟有一定程度的損害, 應慎用;大劑量應用維生素D, 尤其在腎功能不良時, 很容易引起腎鈣化。

(5)血液變化。 氯黴素可引起新生兒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碘胺類及水楊酸鹽等易引起血小板減少;伯氨基、磺胺類或大劑量青黴素可引起溶血性貧血;磺胺類、氯丙嗪、對氨基水楊酸、非那西丁等藥物易發生藥源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症。

Advertisiment

(6)智力發育障礙。 長期應用中樞抑制藥, 可能會抑制患兒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導致智力發育遲緩或障礙, 影響患兒的學習和成長。 目前已知苯二氮卓(如安定)類抗焦慮劑有致遺忘作用;許克銘等對107例癲癇患兒的記憶力進行研究表明, 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和丙戊酸鈉均會影響患兒的記憶能力。

總而言之, 新生兒在很多方面對藥物有特殊要求, 藥物對新生兒也有與成人不完全相同的特殊不良反應, 因此, 必須對藥物的治療作用與不良反應進行全面瞭解, 謹慎使用, 家長切不可隨意給新生兒用藥, 必須要請醫生指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