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病理性導致寶寶體溫升高, 新生兒由於體溫調節中樞沒有發育完善偶也有體溫上升的情況出現。 , 正常新生兒的肛溫為36.2~37.8℃, 腋下溫度較肛溫稍低, 在36~37.3℃, 當新生兒腋溫超過37.3℃或肛溫超過37.8℃時為新生兒發熱, 腋溫37.5~38℃稱低熱, 38.1~39℃稱中等度發熱, 39.1~41℃稱高熱, 新生兒對高溫的耐受性比較差。 新生兒發熱要注意及時處理。
新生兒發病原因
新生兒發病原因
非感染發熱
(1)天氣溫度過高或著穿著過多:新生兒體溫中樞沒有發育完善, 在炎熱天氣中, 特別是在夏天室內環境溫度大於30℃時, 寶寶出生後2~3天由於母乳不足, 喝水少,
Advertisiment
(2)散熱不良:一些皮膚病會導致寶寶散熱不良。 由於廣泛性 魚鱗病 , 皮炎, 無汗腺症或包蓋太嚴過厚所致的散熱障礙等
(3)疾病發熱:一些疾病會有發熱的症狀。 如 白血病 , 血管內栓塞, 燒傷 , 骨折 , 血腫, 腹腔或胸腔內血液的吸收等, 另外如患兒出現核 黃疸 (黃疸過重引起的腦病), 顱內出血(產傷)後遺症均可引起發熱。
(4)藥物過敏:如血清, 菌苗, 異體蛋白或某些藥物(如磺胺類, 巴比妥類等)過敏。
細菌病毒感染性發熱
由於細菌病毒感染導致的新生兒發熱的原因比較多見。 新生兒發熱更多的原因是新生兒感染, 如產前感染, 羊膜早破, 不潔的陰☆禁☆道檢查等,
Advertisiment
發熱是兒科常見問題。 發熱是臨床經常遇到的問題, 兒科醫生首先應考慮是否有感染, 各種病原體如細菌, 病毒, 原蟲類等引起的新生兒感染性疾病, 都可引起發熱, 嚴重感染時, 在新生兒體溫常常反而不升。
新生兒發熱護理
新生兒發熱護理
一、做好體溫記錄並且控制環境溫度, 不宜給寶寶穿著過多。 新生兒居住室溫以22~25℃為宜, 如室內溫度過高, 應設法降低室溫, 應使室內通風換氣, 在通風時要給小兒蓋好被子, 防止冷風直接吹到病兒身上, 防止 脫水 熱, 生後儘早開奶, 合理餵養, 注意消毒隔離, 做好新生兒皮膚, 黏膜, 臍部的護理,
Advertisiment
二、特別是夏天出生的寶寶衣服適宜即可。 一般說來, 在悶熱的夏季出生的新生兒, 如果室內溫度接近30度。 或給過多的保溫措施如包裹過多時, 常可導致新生兒發熱, 醫學上稱“新生兒脫水熱”。 此時, 新生兒體溫可高達39℃以上, 表現為煩躁不安、哭吵不已、尿少、面赤, 其他方面正常, 在補充水分後, 發熱可自然消退。
三、室溫控制在22到25度為宜。 因為新生兒體內含水量多, 體表面積相對大, 在夏天氣溫高時, 丟失水分多, 再加上母親在生產後頭幾天奶水少, 導致新生兒容易發生“脫水”現象而引起“脫水 熱”。 因此, 寶寶居室的室溫不要過高, 新生兒如已包裹或穿衣, 室溫最好在22~25℃為宜, 如果房間溫度過高, 應設法降低。 夏季門窗不應緊閉,
Advertisiment
四、新生兒發低燒可以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 新生兒一旦發生了脫水熱, 輕者喂哺溫白開水, 或 5%葡萄糖水, 每2小時1次, 每次10-15毫升, 可自然退熱。 常用的物理降溫法為頭部枕冷水袋, 也可以用溫水浴或溫水擦浴, 水溫33~35℃, 擦浴部位 為前額、四肢、腹股溝及腋下, 忌用酒精擦浴, 以防止體溫急劇下降而造成不良後果。
五、如果不見好轉的話就要及時就醫了。 新生兒發熱補充水分後不見好轉或有其他症狀出現, 應注意是否有圍產期細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 如新生兒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肺炎、腸炎以及呼吸道或腸道病毒感染等。 特別是當母親有感染性疾病或分娩過程中有胎盤、羊水感染均可致新生兒出生前感染,